湖南水稻丰产课题通过验收 农民今年增收17.65亿元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6-08-28 00:00  【字体:  


  我省承担的国家“十五”重大攻关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重大专题———“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实施两年多来取得重大突破。全省1100余万亩技术应用区,累计增产稻谷170.33万吨,增加产值22.47亿元,农民增收17.65亿元。今天上午,该课题通过了由科技部、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组织的,以刘更另、袁隆平、戴景瑞、郭予元四位院士为首的专家组验收。

  2004年课题启动时,省政府成立了以副省长甘霖为组长,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粮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袁隆平院士领衔专家顾问组。省科技厅精心组织,从全省选出了298名水稻科技人员组成课题攻关组,由青先国任首席专家。

  根据我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湘乡市、浏阳市和益阳市资阳区建立了1.06万亩核心试验区,在湘乡、浏阳等12个县(市、区)建立了123万亩技术示范区,在全省35个商品粮基地县(市)建立了1040万亩技术辐射区。课题设置了“双季稻丰产无公害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专用稻标准化丰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水稻可持续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水稻节本高效与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五大专题25项研究内容,开展了多学科的技术集成与创新、技术示范与推广。

  通过两年多的实施,课题取得了重大突破,集成了优质食用稻无公害丰产技术、专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改良型强化栽培技术等3大技术体系10套技术模式,组装了以免耕、抛栽、再生为特色的节本增效技术模式5类11套。攻关研究获得了多项创新,筛选出了40个优质专用稻新品种、新组合,6项成果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和现场评议,研制了2种小型配套农机农具和8种物化栽培产品。技术示范产生了巨大效益,实现了区区丰收、县县增产、处处增收,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双季稻平均亩产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分别增加20.3%、14.3%和7.9%。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使稻田农药用量平均减少20%左右,氮肥用量减少10%左右,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5%。在水稻生产上,实现了丰产高效、节本增效和优化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湖南水稻丰产课题通过验收 农民今年增收17.65亿元

1057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