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南阳镇石门村种粮大户——林加坚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8-08-27 10:24  【字体:  

       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跑的火车。这里的稻田曾大片荒芜,田里的杂草、小树长得有一层楼高。这里年轻力壮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做生意,几乎无一个年青人守在土地上。那村民为何不种田呢,祖辈辛勤开垦的农田让它抛荒难道不心痛吗?事实求是地说,并非村民不爱土地。种田实在是入不敷出,辛苦一年,收获甚微,村民养家糊口也成问题,故都加入了外出务工的行列,打工比种田的收入要多得多。
       当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总有一些敢闯敢干、守土耕耘,在土地上做文章的人,让古老的土地多收丰产,焕发生机。南阳镇石门村退伍军人、种粮大户林加坚,就是一例典型。他流转土地,垦荒复耕,集约种粮,在古老的土地上种出了财富,种出了希望。
       林加坚,20出头,虎背熊腰,典型的行伍出身。2009年应征入伍,在武警广东总队惠州支队服役,2014年退伍还乡。5年武警生涯,他不仅练出了健壮的体魄,扎实的武功,坚强的意志,思想也很成熟,对创业有独到的构想、敢闯敢干的精神。那年回乡,进入他眼帘的第一景象就是荒芜的良田。一块一块的农田长的是草,让他心情十分沉重。他问父母亲、问乡亲、问村干部,为啥这么多田荒了,回答均是:“种田划不来,都打工去了。”
       难道种田真的不能养家糊口吗?难道要让良田都这样荒下去吗?难道就不能创新种田模式,让种田也能富起来吗?林加坚暗自问了好几个问题,总觉得良田是农民的饭碗,是农民的命根子,农田荒芜是不应该的。林加坚心情沉重地跟父母亲说,他不去广东了,要留在村里种田,要把荒芜田垦复成良田,种上水稻。父母很吃惊,儿子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不回广东去,要守在家里?更担忧的是,在家种田有什么出息,到时全家生活都会成问题。他们希望儿子还是回广东去创业。父母亲的想法不是没道理。在广东惠州当武警的林加坚,和当地社会各界很熟,何况还有老战友、老领导在那里掌管大企业,他退伍前就讲好了,要他留在惠州发展。林加坚曾也是这种打算,想回家看望父母后就返回广东。可眼前家乡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家乡的农田荒芜,自己又是部队培养出来的,乡村振兴、匹夫有责,自己怎能不担当呢?作为复员军人,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坚守土地,耕耘土地,不能让稻田抛荒呀!林加坚不去部队所在地广东发展,这么好的社会资源不利用,要在家乡垦荒种田,不少乡亲都想不通,为之惋惜!
       林加坚留意已决,毫不动摇。他要让家乡荒地变良田,稻田创高产。用事实告诉乡亲们,种田也能富起来。林加坚留守乡村种粮,成了当地一大新闻,有赞成的、有不理解的,也有持观望态度的。但村支两委很支持他。村支两委非常高兴林加坚留守乡村,也很重视他的决定,认为他的还乡,为村班子增加了新生力量。不久,就增补林为村支部委员、村委会成员,成为村支两委最年青的干部。村支两委的信任,让林加坚更有信心。作为退伍军人,村干部,他决心示范种田,在建设新农村、振兴乡村中作出自己较大的贡献。2015年3月,林加坚与村、镇、市国土部门协商,投入约300万元,流转土地1200余亩,同时购置犁田机、收割机、烘干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规模耕种水稻1066亩,年产稻谷650吨,产值162.3万元,成为我市有名的种粮大户。林加坚种粮全是机械化作业,所以现在市农机局正在为他的耒阳市瑞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申报“农机示范合作社”。
       林加坚专业种粮三年多来,既为村里恳复抛荒农田300多亩,解决了农村农田抛荒之忧,自己的收入也可观,年年赢利,全家走上了富裕之路,成为当地有名的小康之家。
      林加坚富了, 不忘扶贫,热心公益事业,他惦记着村里的贫困村民。他农忙时请帮工,特意请家庭困难的乡亲,劳务费从优,每人每月给2000元,为贫困乡亲家增了不少收入。使他们在脱贫攻坚路上有了希望。村民汪世魁,年届知天命,家里人多,他和老伴身体都不好,是因病致贫的典型。林加坚的合作社一有事,就请他帮工,使汪家经济收入有了保障,家庭困难有所缓解。逢年过节,林加坚还到汪家看望,送点慰问物资,令汪家很感激。林加坚关注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只要村里有什么集体的事情,他都热情带头参与。
       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林加坚是块金,在部队是优秀士兵,先后荣获两次集体二等功;退伍还乡,又是个名副其实的乡村能人,规模种粮大获成功,2016年至2017年两年,连续荣获南阳镇先进党员称号!我们走在林加坚耕种的土地上,只见成片的水稻绿油油的,有的已经抽穗,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目睹长势良好的水稻,我们不禁对林加坚道,今年你的农业合作社将又是一个丰收年!
       林加坚,这个部队培养的能人,退伍不退色,留守乡村,坚持种田,种出了一条富裕之路,种出了希望!


收藏

耒阳市:南阳镇石门村种粮大户——林加坚

1058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