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家书| 味道
家书背景:2020年伊始全国被疫情笼罩,为生活按下暂停键,本来满心欢喜的和家人团聚,也因此变得不一样,通过文字丈量与家人之间的距离,传递思念之情。
亲爱的爸爸妈妈:
见字如面!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一本正经的给你们写点东西,中国人向来含蓄内敛,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很抱歉没有在言语上,给予你们身为女儿该有的亲昵。纵然心里千言万语,真的提起笔来,却不知从何说起。
人在长沙,距家乡千余公里。
试过很多次,均无法复制那碗心心念念的蒸鱼。妈妈做的蒸鱼,选合适大小的桂花鱼,入盐腌制至肉紧,取了自家晒的干辣椒,铺满整个碗,撒上一些豆豉,而关键是末了要淋上生的山茶油。蒸好端出的时候,通红油亮的一碗,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每次回去,餐桌上总有这么一碗,让我念念不忘。当我馋自己做的时候却发现,形似神不似。我以为,这一定是情怀,但的确不是!味道,只在特有的地方才能散发,简单的一道菜,凭我如何用心,总做不出想象中的样子。那味道,太过鲜明。
我不喜吃肉,但是家乡的肉片格外不同,不同于长沙大片大火大油快炒,福建肉片更多了一丝平缓慢和细腻。取精肉,把精肉剁成肉酱,放入小苏打和水搓肉,直到肉酱黏糊糊的,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继续搓,这时看上去只有肉色看不到粉白,肉片便完成了。爸爸就会让我把锅里的火烧的旺旺的,水一定要烧开,这样肉片就会很清,爸爸教我把肉片用食指和拇指揪成一块一块放入水中,加盖三分钟,加调味料,再放入姜丝、醋、辣椒、紫菜和香菜。即不油腻又营养丰富,如今我也给自己的孩子做这道汤,学着爸爸的样子享受这片刻的亲子时光。
另一道小菜,也是别具一格。家家都种的芥菜,本是普通,但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我们会制成黄菜。黄菜,顾名思义,颜色上的缘由。芥菜绿油油的,采回来洗净放在桶里,烧一大锅开水淋上去。一瞬间,蒸汽氤氲,一股子芥菜特有的味道扑鼻而上。泡上几日,绿色褪去,变成黄即可食用。捞出来洗一洗后细细的切成丝,用手握着把水拧干,锅里不放油先炒干水,再放油炒制,最后入水煮开至入味微软,妈妈喜欢加大骨汤,味道更鲜。每每做足两大碗,一扫而光。这道菜,看上去不登大雅之堂,至如今,我吃多了各种食物,但也对黄菜情有独钟。清爽,宜口,味特别。
春天,草艾遍布田野。很多地方都做艾叶粑粑,但是做法不一,我去过的许多地方,更多的是炸,煎。而我从来只接受:蒸。清明最好最嫩的艾草,若不趁早去,可能会被邻人采得所剩无几,往往摘回时还带着露珠。一大筐倒在大盆中去掉砂石和碎草屑;一口大锅烧好水,倒入艾叶,加入些许的食用碱,保持艾叶翠绿的色泽。煮一煮捞出放凉后,用手挤去多余的水成团备用。将适量的艾叶加入米粉中,糯米粉粳米粉要按一定的比例揉好,才能保持最好的软硬口感,太软粘牙不成形,太硬失去了了韵味。最后,做成粑粑上蒸笼大火蒸熟。那种空气中弥漫着春天里的清香,守在灶台边痴痴等待的感觉,总是魂牵梦绕。每每这个时候也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
人们都有自己心里不可替换的味道。除了味觉上的喜欢,还有伴随着你成长积累的一点一滴,和你在乎不愿忘却的一人一物一景。比如,吃着艾叶粑粑,我总想起一家人围坐在灶台前笑意融融,屋外阳光明媚,和风徐徐;黄菜端上桌时,我总想起家人,日子平凡简朴但幸福满满;当蒸鱼和肉片上桌时想总着我今生是何其有幸,有你们这样的父母,不一味宠溺,不苛责严厉,怎么看都是恰如其分。
隔了时间,隔了空间,味道,有时候也就差了那么一丝丝。或许,是少了一些什么,毕竟时光如烟散去不可寻;又或许,是多了一些什么,比如怀念!
你们心爱的女儿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