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病虫害防治大全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20-06-05 10:35  【字体:  

黄桃是一种优良桃品种,亦称黄肉桃,原产于我国,它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鲜食加工均宜,目前栽培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是随着黄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也日益严重。那么黄桃都有哪些病虫害?该如何防治呢?

一、主要病害

1、流胶病

生理性病害,主要由冻害、虫害、机械伤害以及树体营养失调、树体衰弱、抵抗力差等栽培管理技术不当引起,轻者造成减产,重者死枝死树。

防控措施:树干涂白或用防冻剂涂抹,防止冻害发生;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防治天牛、吉丁虫等枝干害虫;生长季尽量避免造成大的伤口。

2、疮痂病

又称黑星病、黑痣病,病菌主要以菌丝在枝梢病斑上越冬,温暖潮湿条件利于发生,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枝梢和叶片,严重影响黄桃外观品质,是果实商品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果实开始发病出现褐色小圆斑,以后逐渐扩大为直径2~3mm的黑点,病斑多时聚合成片。病菌只危害病果表皮,使果皮停止生长并木栓化,果肉生长不受影响,病情严重时会裂果。枝梢发病初期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后期病斑隆起,颜色加深,有时出现流胶现象。病菌只危害病枝表层,第2年树液流动时会产生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

防控措施: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谢花后至套袋前每隔7~10天喷1次杀菌剂,轮换使用1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50%多锰锌800倍液。

3、褐腐病

果实生长后期发病较多,感病初期病部呈褐色圆形小病斑,之后病斑扩展很快,露出灰色粉状小球状孢子堆,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果大部或完全腐烂、落地。桃花感染病菌后凋萎变褐,干枯附着于桃枝上,有花腐的桃枝梢尖枯死。病菌适宜在25~27℃多雾多雨天气侵染。

防控措施: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用量;果实套袋;注意减少果面伤口;冬季剪除病枝,摘除病僵果,收集烧毁或深埋。抓关键期用药,如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落花后10天左右或花前、花后各喷1次,间隔10~15天再喷1~2次,直至果实成熟前1个月左右再喷1次药,常用药剂有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腈苯唑、多锰锌等。

二、主要虫害

1、金龟子类、大灰象甲类害虫

属食叶害虫,共同特点是以成虫啃食幼芽、嫩芽和嫩梢。程度重时一夜之间幼芽或嫩叶可被“一扫而光”。

在防治上应抓住早春出*关键期进行*壤处理。成虫主要利用其假死性、趋光性人工捕杀,结合树上喷药加强防治。新定植苗木可罩网袋保护。

2、红颈天牛

主要危害枝干,幼虫蛀食树干和大枝木质部,可深达树干中心,虫道呈不规则形,从虫孔排出红褐色木屑状虫粪,常引起流胶,严重时造成大枝甚至整株死亡。

防控措施:枝干涂白,防止成虫产卵;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捉;用小刀挖除虫道内的幼虫,或用浸泡过药液的棉球塞住虫孔。

3、红蜘蛛类

3月上中旬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6月下旬到8月高温干旱期随时调查,平均每叶有2~3头成螨时要及时喷药,做好夏收前后红蜘蛛的防治工作,争取在点片上控制,可用药剂以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为主。

4桃蚜

桃蚜种类很多,生产中最常见的是桃粉蚜和桃瘤蚜,以卵越冬,第2年桃芽萌动期和花期前后是这两种害虫防治关键期。吡虫啉、啶虫脒等防治效果较差,当前防效较好的药剂有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和螺虫乙酯等。应注意交替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菊酯类与烟碱类药剂复配制剂,或氟啶虫胺腈等药物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以上就是黄桃病虫害防治大全,黄桃病虫害预防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


黄桃病虫害防治大全

1226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