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厅2010年决算说明
一、基本情况
2010年,省农业厅部门决算汇总单位35家,与上年比较新增虚拟核算单位即省农业厅系统财务(中央专项)单位1家,中央专项在湖南执行的部分,按惯例从中央直接拨付到我厅设立的系统财务转拨账户,然后再根据有关文件要求拨付项目单位执行,过去一直作为在途资金,既没有进入我厅机关决算,也没有进入系统决算,而是在到达项目单位后再进入决算,现根据审计的要求作为调整数进入决算。汇总的34家实体单位中,行政单位2家,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10家、事业单位20家,执行事业单位会议制度;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2家,执行企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保持完整性,填报时部分数据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二、2010年度收支情况
2010年度,省农业厅部门决算汇总收支总额442,797,574.47元,其中本年收入414,837,937.89元,上年结余26,679,830.64元,用事业基金弥补1,279,805.94元。本年收入中,财政拨款(补助)289,385,224.79元,上级补助收入29,871,323.64元,事业收入65,169,728.76元,经营收入900,112.14元,其他收入29,511,548.56元。其他收入主要是从其他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补助)收入和非本级财政拨款(补助)收入。汇总本年支出总额422,053,241.89元,其中人员支出(包括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57666530.65元,人平20933元,人平较低的原因是总人数中包括了贺家山原种场已纳入社保的农工等人员,不计算贺家山的人平支出为51998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11,574,609.63元;基本建设和其他资本性支出50119005.87万元。由财政代扣代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支出未体现在部门决算中。
2010年部门决算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现说明如下:
1、关于省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数量增幅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以前年度我厅及所属单位经费来源基本上没有“206类”即“科学技术”类资金,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填报教科文经费补充表,今年有微研、棉科所、蚕科所、环保站等科研单位和技术性较强的行业管理单位都有“206类”资金,所以新增了相应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和科研设备等。
2、提示性核实信息说明。提示性核实信息有很多种类型:一是上年年末数明细不完整或笔误导致的,如省安江农校资产负债简表中漏填了基金类资产,种子管理局资产负债简表中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少写了1个“0”等,这些情况因为上年的数字已经无法再调整,只能尽可能的把今年的数据填报好;二是我厅种子管理行业新增的4个二级单位由于人员年底到位,但当年并未在单位发生相关费用导致人员信息和支出信息不相符;三是功能科目交叉引起的。由于预算和实际支付不可能完全吻合,国库支付时也不可能严格对照功能科目和实际支付内容来一一对应,这类情况不好处理,按预算来则不能反映支出实际情况,按实际情况填报则与预算不符;四是经营结余
3、其他支出说明。汇总决算中其他支出相对较多,一是近年各级财政对基层农业补贴性支出增长,而且该部分增长有很多是通过政府采购后发放到基层甚至农民手中,如2010年采购的秸秆腐熟剂2400万元、农业部统一组织采购的农业科技直通车401万元、救灾备荒种子储备1000万元、农药等植物防疫物资1000多万元,绿肥草籽50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设备400多万元等。二是部分支出往来,由于最后结算数额和内容存在变数,所以暂放在其他中。三是特殊事项如省种子管理局以前年度资产处置款作项目结余存放在本单位,根据审计要求上缴财政后,做了其他支出。
三、2010年全省农业工作和农业生产情况
2010年,全省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方针政策,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切实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粮食生产实现稳产增产。今年我省粮食生产工作很不平凡,先后遭遇了长时间低温阴雨、暴雨洪涝等灾害。但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可以说今年是近年来抓粮食生产力度最大、措施最实、投入最多的一年。召开了6次全省性的粮食生产会议反复部署;进一步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不少县市区把粮食生产摆到与计划生育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考核;加强奖励激励,省财政将原来的2000万元奖励资金提高到3400万元;在粮食生产各个关键时段层层开展检查督促;先后8次下发紧急通知,指导各地抓好防灾抗灾;启动实施了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今年落实标准化高档优质稻基地面积458万亩,组织16家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了330万亩产销合同,安排495万元补贴了110台稻谷烘干机,组织8家单位联合开展了高档优质稻新良种选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从全年情况来看,早稻因灾总产比去年减产近4亿斤,中稻和旱粮总产略增,晚稻面积扩大较多、总产略增。二是经作产业提质增效。积极瞄准市场需求,发展优质高效经作产业。全省棉花播种面积340万亩,增35万亩,总产30多万吨,增3万吨左右。桔园、茶园面积进一步扩大,蔬菜面积基本稳定。大力实施经作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推进棉花高产创建和经作产业标准园建设,经作生产结构优化,价格上扬,效益提升。三是农村二三产业继续快速发展。认真落实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银企对接、产销衔接,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000多亿元,同比增长22%。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农机购置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补贴资金7.47亿元,比上年增加7000万元。积极推进农垦电网改造、饮水工程、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务工形势的好转,工资水平的提高,二三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惠农政策的继续实施,我省农民现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