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委员会2014年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为了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强化部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湘政发〔2012〕33号)和《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省级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湘财绩〔2015〕2号)精神,我委委托湖南天平正大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对2014年度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专项资金实施了绩效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专项资金整体规划实施绩效情况
(一)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专项资金预期目标完成程度
2014年全省共实施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项目共计692个,共投入农业专项资金20925万元,根据各市州县各项目建设单位上报情况,基本完成了2014年度的预期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粮食总产再次突破600亿斤,增产15亿斤,占全国粮食增产量六分之一。生猪出栏6220万头,同比增长5.4%。油菜、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等农产品产量均有增加。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7%,增加值增长4.6%,为近五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
2、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加快。“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均顺利实施,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全省累计流转耕地1380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65%。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547.3亿元,增长9.8%,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农村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研究形成的超级杂交稻四期攻关目标提前一年实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4.6%,育成的9个早熟油菜品系,熟期提早了10-15天,种子含油量42-46%,亩产量可达120公斤左右,研究形成了三熟制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改进并试制了20台油菜浅耕施肥联合播种机等等,这些研发新技术、新品种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加上农民的科技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也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全省已有71个县市区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培育对象,已参加各类培训3.45万人,认定符合条件的3157名新型职业农民,他们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盘活了农村经济。
(二)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专项资金组织管理水平
1、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建立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省农委要求各个地区成立了项目资金管理小组,调度专项资金的使用,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严禁截留、挪用和不合理支出。
2、专项资金分配方面,省农委制定了各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明细资金支持的范围和资金支持额度,公开向全省广泛申报,各地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按要求进行项目申报,经专家组对所申报的项目开展论证,从中选优立项,然后根据突出重点、兼顾发展的分配的原则,公平合理拟定资金分配方案。
3、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方面。省农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发了《湖南省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湘财农[2015]41号),使各项专项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严禁截留、挪用和不合理支出。
二、项目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一)资金落实及支出情况
2014年度省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项目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共计20,925.00万元,截至2014年12月31日,所有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资金到位率100%。根据2014年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和项目单位上报情况,2014年度省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项目所有资金支出基本上按照年初计划和项目要求执行,资金支出符合相关规定,未发现截留、挪用的现象。
(二)项目实施过程情况
1、制定了2014年省级财政预算农业专项项目的申报指南,指导各地科学立项及有效实施。
2、严格管理项目申报流程,设立专家组对所申报项目开展论证,从中选优立项。
3、制定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并指导各个地区依据总体实施方案和项目批复文件的要求,具体规划各个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使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
4、对开展项目进程督查,在各项目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当中,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5、加强项目验收及考评,年底结合各地自评及总站抽查情况,对项目予以考核评优。
三、主要经验
1、明确了分管领导责任制,专人负责,切实加强了对项目的管理,强化了行政推动力度。
2、制定了完善的项目申报流程,制订和印发申报指南,明确了各个项目的实施区域、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等内容。
3、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省农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发了《湖南省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湘财农[2015]41号)。
4、强化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各个项目的实施进度,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确保各地按时按质的完成项目工作。
5、加强项目验收及考评,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吸取以前年度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的实施下年度的工作项目。
四、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项目实施覆盖面不广。我省是传统农业大省,但是财政资金投入相对不够,例如:①目前我省建立了5个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相比差距太大,根据调研我省需要建立体系的有25个产业,目前仅有五个;②全省有4万余个行政村,超过25万个自然村,实施农业科技教育专项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的村仅3个,科教兴农示范村项目仅在每个市州选择1个村实施。项目实施的覆盖面远远不能适应实际发展的需求。
2、部分项目协作机制需进一步加强。在协作组内,甚至在同一单位内,资源交流渠道不畅,信息不共享,缺乏分工合作意识;导致低水平重复和资源浪费,影响了协作攻关的成效。
3、部分项目资金实际支出与申报指南不符。根据《2014年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湖南省中西部地区农村综合发展项目省财政配套资金申报指南》的要求“省财政配套资金可用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两个方面,其中分配给9县市的资金额度中,用于项目管理的费用不超过配套额度的30%,70%以上的资金应用于项目建设内容配套”,2014年该项目的项目管理费用220.92万元,占配套资金的44.2%,部分县级项目办未按配套资金申报计划的要求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进行配套,而是将该资金大部分用于实施项目的工作经费。
(二)有关建议
1、加大专项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形成主导技术和主导产品,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满足农户对技术的新需求,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加强示范基地的推广力度,引领全省农技推广应用方向,促进全省农业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
2、进一步加强项目之间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同一协作组内,或者同一单位内的沟通,建立资源交流渠道,加强信息分享程度,强调分工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3、进一步规范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安全有效,针对农业新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严格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按照各项管理制度及申报指南的要求使用财政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