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超级稻示范推广值得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2-08-20 00:00  【字体:  

双季超级稻示范推广值得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夏胜平研究员

   

推广双季超级稻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要确保成功并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筛选适宜品种。我省自北向南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要保证双季超级稻成功,首先应选择合适的超级稻品种。每个县都应开展早、晚稻超级稻品种引进筛选试验,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超级稻品种,包括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市场适应性,保证农民高产稳产和好种好卖。

2、搞好品种搭配。双季超级稻应兼顾早、晚两季高产稳产,因此,早、晚季超级稻品种搭配是关键。就品种生育期而言,早、晚季搭配,湘北地区宜中配中,湘中地区宜中配中或中配迟、迟配中,湘南地区宜中配迟、迟配中,温光充足的地方可以迟配迟。就现有品种来说,湘中以北早稻可种植株两优819陵两优268、中早39等,晚稻可选用H518、五优308、丰优299等;湘中以南地区,早稻可种植陵两优268株两优02、陆两优996中嘉早17,晚稻可选用H518、丰优299天优华占、准两优608等。如做机插栽培,则全省都只能选用全生育期不超过110天的早、晚稻中熟品种,并严格控制秧龄期,早稻不超过24天,晚稻不超过22天,秧苗高度控制在15cm左右。适宜的品种早稻有陵两268、中早39等,晚稻有H518、五优308等。

3、抓好技术集成。要根据所选用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当地自然生态特点,采用适宜的栽培方式,组装形成品种、生态、技术、市场相互适应且高度融合的双季超级稻栽培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制定技术规范,指导大面积生产。建议以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为核心,以机插秧、手插秧和抛秧栽培为重点,充分吸收超级稻节氮抗倒、病虫防控和集中育秧的技术精华,通过集成优化和试验示范,总结形成具有不同生态区域特点的技术规范。

4、科学运筹肥水争高产。超级稻产量潜力较大,需肥量也较大,按照早稻亩产500550公斤,晚稻亩产550公斤的目标产量,根据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要点,推荐早稻总施肥量为:N:1011公斤,P2O5:4.55.0公斤,K2O:89公斤;晚稻总施肥量为:N:1012公斤,P2O5:4.55.0公斤,K2O:89公斤。在施肥方式上,以促早发,争多穗,提高结实率为目标,建议采用重基肥、早追肥、氮肥适当后移的施肥方式,磷肥主要做基肥施用,氮肥则基肥占30%追肥占1520%,穗肥占3035%,钾肥做基肥和穗肥施用,其中基肥占7080%,穗肥占2030%。在水分管理上,以浅水勤灌,干湿管理为好。做到浅水活、分蘖,分蘖盛期适度晒田,有水抽穗,干湿壮籽,后期不脱水过早。

5、防倒伏防病虫促稳产就防止倒伏而言,一是选用抗倒能力强的品种;二是采用防倒栽培措施,包括适当减少氮肥用量,施用缓控释复合肥,增施有机肥和硅、钾肥,在拔节前7天喷施立丰灵等。病虫防控主要是防治好苗期腐病、立枯病、稻马等,大田防治好稻瘟病、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采取统防统治措施,促进双季超级稻高产稳产。

双季超级稻示范推广值得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1058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