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2-10-25 00:00  【字体:  

记者:朱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朱建武:近年来,我市坚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统筹显著加快。201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34%,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长沙。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63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33%。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我市重点抓了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品牌创建以及休闲农业等四大板块建设工作,形成了依靠基地建龙头,建成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新格局。

一是通过基地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推广农业标准化,推行“一个产业、一个(批)专业合作社、一套标准操作规程、一套质量检测体系、一个(批)品牌、一批标准园区”的“六个一”模式,形成了粮油、棉麻、水果、蔬菜、茶叶、牲畜、家禽、水产、林纸、烟草等十大优势产业带。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棉花150万亩左右,油菜450万亩左右,生猪出栏600万头左右,水产品起水35万吨左右,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达到883万亩,占全市农作物面积的58%,绿色食品基地达到200多万亩,“三品一标”认证达到649个。

二是通过龙头企业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市按照“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的工作思路,加快培育了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规模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7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个数位居全省第二。2011年,全市实现粮食、棉麻两个加工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销售收入过10亿的企业3家(省25家),过亿元的49家(省317家),分别占全省12%、15.5%。上市企业3家(省18家),占全省16.7%。其中,金健米业成为“中国粮食第一股”,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大湖水殖成为“中国淡水鱼第一股”,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万福生科去年成功上市,广源麻业、双佳农牧、盈成油脂、云锦纺织、汇康食品、丰康生物、中意糖果等十大标志性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或上市筹备期。

三是通过品牌创建实现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市有4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实施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40个,开展技术攻关30多项,其中有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8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011年,全市共开发新产品120多个,其中20多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3月,新增石门银峰、精为天大米、陬福油脂和盈成油脂为中国驰名商标。到目前为止,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1件(全省61件、全市16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6个、湖南省著名商标54个(全省657个)。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的获得推动了企业的加速发展,金健米业、万福生科、盈成油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后,年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

四是通过休闲农业助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从传统耕作”到“休闲旅游”,从“粗放经营”到“创意开发”,我市休闲农业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前景广阔。截至今年9月,全市休闲农业与旅游农业企业发展到323家,其中休闲农庄112家,农家乐204家;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接待游客660万人次带动农户2.2万多户。

记者:进入“十二五”,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什么设想,前景如何?

朱建武: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这为我市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指明了前进方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到来了。

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我们将审时度势,超前谋划,根据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出台《常德市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2010-2020年)》。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实现加工业销售收入1600亿元,年均递增2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培育市级龙头企业6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0家,省级龙头企业100家;实施“1531”工程,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30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00家。培育中国驰名商标50个以上,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名牌产品分别在200个以上。培育新增上市企业10家以上。全市重点发展粮食、棉麻、畜禽、油料、果蔬、竹木、茶叶、水产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重点打造粮食、棉麻、畜禽加工三个“双百”亿产业,果蔬、油料、水产3个百亿产业,竹木、茶叶2个五十亿产业。

常德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

1058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