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植保植检站农业科技促进年服务活动纪实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2-12-25 00:00  【字体:  

衡南县植保植检站肩负着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98.63万亩耕地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现有干部职工11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 3人,中级技术职称5人。2004年以来该站连续八年获全省先进,全市第一,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2002—2011年该站研究的《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荣获衡阳市2012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衡南近十年来该奖项的空白。

这是一支深深扎根衡南这片沃土,心系三农,被农民称之为绿色卫士,庄稼守护神,以及“农民最亲近的人”,能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团队。

早春二月,阴雨连绵,春寒料峭,当大家还沉浸在春节余味之中时,绿油油的油菜地里经常可见衡南县植保站技术人员的身影,而他们却在调查油菜病虫发生情况,针对不同病虫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七月正午的阳光,灼热如火。刚从田间调查完病虫的植保站一行,来不及换洗衣服,又被冠市、江口、花桥等几个乡镇的求助电话催着再次起程,几经颠簸,来到冠市镇柳树村,在仔细查看田间病情,询问发病时间、田间管理等情况后,站长李伟兵耐心地向农户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临走时,农民陈伍生感激地说:“现在的农技干部真是好,一个电话就来了!”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在衡南这片热土上,他们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喜悦。为了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他们有一半的时间在田间地头办公,经常是清晨5点出发,晚上7点收工,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赤脚下田调查病虫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蚊子、蚂蟥、老鼠、甚至毒蛇的侵扰。他们时刻不忘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痴情”衡南植保工作,为衡南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近几年来,他们开展了多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

一是派出科技特派员,分片包线蹲点服务。聘请专家、选派技术骨干下达全县“七线八片”高产创建示范区蹲点指导粮、棉、油生产,每人负责2个乡镇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近两年来,该站平均每年办点示范5~10个,开展专业培训30~40场次,培训农民两万余人次,鉴定和处理各类植保事故30多次,一年中超过200天与农民打交道。

二是发挥专业特色,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他们对多种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高效预测预报,使该县每年病虫害损失率均控制在3%以内,实现“虫口夺粮” 15-20万吨,同时降低农药用量10-15%,降低防治成本15-20%,为农民每亩增收节支150-300元。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防病治虫难等现实问题,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运行模式,得到了农业部及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该县已有上规模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4个,有17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村级服务站(队),从业人员3276人,日有效服务能力达6.2万亩以上,全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5%以上。

三是结合生产实际,注重科技宣传发动。每年印发植保技术资料15-20次,全年印发15-20万份;并通过《衡南新闻》、《新乡村》等电视栏目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知识讲座15-20期;利用“衡南植保新浪博客”、《衡南农业信息网》等网上平台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为我县病虫害大面积防治提供了切实保障。近5年来衡南年均挽回稻谷损失369279.8吨,挽回经济作物损失561136.45吨。

四是积极响应 “百局帮百村、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他们自带专项经费联姻帮扶,精心培育示范点和示范户、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精心打造“四有”(有产业、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示范户,手把手传授农业实用技术、生产管理知识,现场解决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难题, 2012年度该站到田间服务农民350人次,接待热线咨询电话150个,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214个,培养科技示范户34户。

衡南县植保植检站农业科技促进年服务活动纪实

1058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