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3-01-09 00:00  【字体:  

衡东县地处湖南省中东部,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纵贯南北,衡炎高速连接东西,素有长株潭后花园之称,全县辖24个乡镇、561个行政村,总人口74.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56万人,农业户数16.54万户,县域总面积19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86万亩,(水田52.23万亩、旱土12.63万亩)。农业以水稻、柑桔、蔬菜、时鲜水果、油菜及养猪、养鸡、鸭等种养殖业为主。2011年农作物播种 面积162.6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8.51万亩,粮食总产量77906.4万斤,水稻、蔬菜、油菜是我县的三大主导产业,2011年总产值分别为12.09亿元、8.14亿元和2.00亿元,是国家产粮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2011年农业总产值51.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万元,位于衡阳市前列。

 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是农技推广的改革创新项目,是现代农业的科技助推项目,是农民增收的示范样板项目。项目实施两年以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2012年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一)基层体系改革已整体完成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0715号)和《湖南省农业系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湘农业[2009]3号、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改革完善方案。我县下发了东政办发[2011]38号文件,改革对象为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改革为主,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完善。20121231日前基本完成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明确了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县设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按行政区划设24个乡镇农技站。乡镇农业、农机、畜牧三站合并,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监督服务站牌子。全县定编农技人员136名,农机87名,畜牧129人,改革后全县共有公益性农技人员352人,乡镇农技站实行县、乡共管,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现已完成了农技人员的考试、考核手续,拟录用人员名单及岗位已在衡东电视台公示完毕,目前正在办理转编手续。农技人员工资今年按人平1.5万元预算到乡镇,待转编后再按全额事业人员工资标准,对下少部分补发给农技员,县政府明确从2013年元月开始按全额标准发放工资。

在巩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抓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继续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基层农技站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信息收集反馈等制度,细化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和值班考勤制度,建立健全问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二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加强农技人员能力建设。建立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每个公益性农技人员联系4-5个行政村,每月下村入户指导,督促农业生产10天以上,及时为农民送发技术资料,获取信息并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每个技术员联系、培育1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个农户。②继续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由农技中心业务站室24名高、中级骨干轮流值班,接受技术咨询,解决实际困难。③组建快速服务专家队伍。成立服务小组6个,每个小组负责4个乡镇的快速服务,农民诉求急需的由快速服务专家组对口4小时内赶到,临田现场诊断指导。④开展电视、网络、手机技术服务。在电视台开办“三农天地”专栏,开通衡东农业信息网,利用科技直通车到乡镇、村组巡回讲座、放电影。通过手机短信定期发布病虫防治信息、苗情动态及栽培管理等技术信息。主要是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学习、项目实训和鼓励自学成才。⑤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今年116日我们组织66名技术指导员在县委党校参加为期1个星期的强化培训,1212-31日组织24名乡镇农技站长到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技推广的理论知识,而且开阔了农技人员的视野,了解了当前农业科技的前沿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⑥加强乡镇农技站设施建设。根据需要逐步改善乡镇农技站办公条件,保证农技人员能够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

1、主导产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筛选工作

根据我县优势和特色,确定水稻、蔬菜、油菜为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经专家组筛选,确定了陆两优996、天优华占、C两优396C两优608、准两优1141、三樟黄贡椒、湘杂油19928个主导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综合防治技术、棚栽蔬菜无公害有机蔬菜综合栽培技术、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水稻轻简栽培等8项主推技术。

2、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选聘和科技示范户遴选工作

、成立专家组

根据项目需要,我们成立了由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陈柏青任组长兼首席专家,聘请10名高级农艺师为成员的专家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技术把关、技术验收等具体工作。目前专家组已制定好项目技术指导方案,编写了农业主推技术指导手册,并编印成册下发到每个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手中。

附专家组名单表:

姓名

专业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办公电话(含区号)

手机

陈柏青

植保

总农艺师

高农

农业局

0734-5219485

13907471504

王晓林

农学

股长

高农

农业局

0734-5236255

13974731366

李主亮

农学

站长

农艺师

种子管理站

0734-5226110

13973452700

刘佑云

园艺

股长

农艺师

农业局

0734-5236249

13974742979

胡冬华

植保

站长

高农

土肥站

 

13974742976

颜祝生

农学

站长

农艺师

经作站

0734-5236253

13974782319

段宗云

植保

站长

高农

植保站

0734-5228998

13054067186

黄水基

农学

 

高农

农技中心

 

13707476762

李柏生

植保

站长

高农

农环站

0734-5236506

15874710369

董柏平

农学

站长

高农

粮油站

0734-5236301

13807476708

    、精选技术指导员

按照项目实施要求,我们从全县现有农技推广队伍中,选聘了90名熟悉农村政策、具有较高的农业专业技术水平、热心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基层骨干担任技术指导员,其中县级35名、乡镇级55名。按产业划分为:水稻产业技术指导员50名,蔬菜产业技术指导员15名,油菜产业技术指导员25名。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技术指导员档案,并已将指导员基本信息档案资料上传到“中国农业推广网”项目数据上报系统,同时,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制订了技术指导员考核细则,与每位指导员签订了项目实施合同,明确了职责和任务。

、科学遴选科技示范户

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和我县产业规模、特色及各乡镇实际情况,我们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全县24个乡镇共遴选900户科技示范户。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县于1018日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议,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组织部、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各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县农业局全体班子成员和局属各专业股站人员及各乡镇农技站站长、全体技术指导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讲话,

农业局局长作了项目实施动员报告,会议还就项目实施有关业务进行了具体辅导。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部里规定的模版制作了高标准的科技示范户手册和标志牌,并已将示范户所有数据录入系统上报,同时,技术指导员与各位科技示范户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为便于加强联系,还精心为技术指导员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发放到每一位示范户手中。

    3、确定高标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围绕全县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依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种植大户,以乡镇农技站为实施主体,在全县选定了3个试验示范基地,分别是:石滩乡超级稻示范基地、新塘镇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县农科所葡萄示范基地。目前,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统一制作了标志牌,标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技术负责人等信息,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4、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乡村田头开展秋冬季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结合项目实施,围绕油菜、蔬菜、绿肥三大秋冬种作物,我们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乡(镇)、村、组、田间地头,采取办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创办样板点,联系种苗调运等方式,搞好技术指导。到目前为止,全县已举办冬种技术培训班31期,印发秋冬种科技资料2.6万份,创办冬种示范样板14个。与此同时90名技术指导员和10个专家在9月、10月、11月三个月中平均每月不少于10天的进村入户指导,与各自联系的科技示范户传技术、讲方法、交朋友。

5、开展技术指导员及科技示范户培训工作

根据项目需要和培训工作要求,我们对90名技术指导员发放培训调查表,搞好了摸底调查,并按照个人培训意向和实际工作需要,于116日组织技术指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其中66人在县委党校,24人到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省培训。同时我们还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把示范户及部分带动户集中学习,900户示范户都参加了培训,在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下,农民的学习愿望空前高涨。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效

1、稳定了农技队伍、激发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农技人员素质、提升了为农服务水平

通过实施项目,切实理顺了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发掘了各方面的潜在力量,提高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受项目实施的鼓舞,广大农技人员切身感受到农业工作和农业部门的社会地位在提高,自身的待遇在改善,比服务、比学习的劲头更足了。2010年以来,全县先后有18名农技人员参加了湖南农业大学本科自学考试。过去由于待遇低,大部分农技员一直在外打工或经商,体系改革后,2012年大多又回到工作岗位,并参加了全县农技人员培训班,重新充电,并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

2、推动了科技进村入户,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实施中,我们重点围绕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通过基地样板示范、科技示范户带动、召开现场会等多种方式,加快了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高产栽培、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在全县的推广应用,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示范户和示范基地的产量和效益也十分明显,我们对示范户做了经济效益调查:高塘乡环山村科技示范户单菊香,种植水稻和油菜为主,在技术指导员指

导下水稻以高产优质、抗病虫杂交品种为主:油菜以“双低”杂交品种为主。单菊香同志认真学习新技术,积极应用新技术,热心推广新技术。水稻生产上主要采取育苗移栽方式,今年11亩水稻培育适龄壮秧,移栽上根据地力确定不同栽插密度,积极推广“扩行减苗”技术,肥水应用上积极采用测土配方肥和精确定量用水及精确防控病虫害为实用技术,较去年每亩增收65元,比非示范户每亩增收100元以上。

 

衡东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1058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