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力争再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7万亩以上,总产超过56万吨,力争再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月22日,在双峰县召开的农村农业暨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吴德华向大会发出的动员令和确定的全县粮食生产的奋斗目标,由此擂响了该县粮食生产的进军战鼓。
图为双峰县县委书记吴德华
2012年,双峰县沉着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农村劳力紧缺等不利因素,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推动、示范带动、服务促动,创造了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连续9年稳定增长的佳绩,分别获得全省“种三产四,集中育秧,秋冬生产”三大项目先进单位,连续9次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但是,粮食生产滑坡易,爬坡难,保持全国先进地位难上加难。因而,双峰县将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在“扩面积、攻单产、增总量、提效益”上求突破;政策支持、行政推动、产业开发、科技支撑上下功夫;以更优的政策、更大的扶持、更硬的措施、更实的服务,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筑牢全国先进地位。在加大领导力度的同时,下发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和粮食生产目标考核的通知,出台奖惩办法,严格落实粮食生产“预否决”、“否决”和“行政首长问责”制。明文规定:全县耕地抛荒面积控制在总耕地面积的千分之一以内,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双季稻示范带等区域必须确保耕地零抛荒。其中走马街镇高速公路收费站至花门镇娄衡公路沿线各村、320国道、S314公路沿线各村等10条主要干线为县级重点示范线,必须实现双季稻面积全覆盖。其他各乡镇要建设好1至2个双季稻高产示范带。推行“包面积、包农产、包丘块”“三包”职责制,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挂片党政成员、总支书记、村书记直接负责,全县12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分解到17个乡镇(经开区),责任追究到部门和个人,任务细化到村、组、农户。对全县抛荒面积大清查,澄清底子,建好台帐,落实责任主体。做到耕者有田、有田必耕、不耕必管、抛荒问责。
该县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培植种粮大户。今年,全县发展双季稻种植30亩以上大户达到600户以上,评选10个种粮标兵户。县里设立粮食发展专项基金,拿出300万元,重奖种粮大户和标兵户,并决定将种粮大户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情况,纳入各乡镇粮食生产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目前,全县各乡镇纷纷付诸行动。花门镇率先召开粮食生产动员大会,6个责任区向镇里分别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全体镇村干部向党委政府交了粮食生产风险保证金,为全县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带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