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六管齐下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近日,衡阳市下发了《2013年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努力从六个方面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一、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市农业局正设法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三品”认证与管理、农药管理等职能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求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按照省里的要求全部单设;乡镇监管站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建设挂牌到位,并明确1名以上专职人员,配备2~3人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村级监督员和组协管员配齐到位。所有蔬菜基地乡镇全部配备速测设备。1千亩以上的蔬菜或水果基地,1万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基地全部建立基地准出制度。
二、推进农业标准化。市级拟重点抓好《瓠子瓜栽培技术规程》、《豇豆栽培技术规程》和《黄花菜》三个省级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要求县市区秉着“有标用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不断完善辖区内产业标准体系。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县市创办3个以上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区创办2个以上2000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到2013年底,全市农业标准化“四区” (引导区、启动区、推动区、核心区)面积扩大到45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扩大到180万亩。
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突出抓好禁用农药、普通农药违法添加隐形成分、蔬菜农药残留、水稻农药残留、黄化菜滥用添加剂、外来有害生物六大专项整治工作。强化高毒农药经营的 “四化”管理(经营单位核定规范化、购买农药实名化、流向记录信息化、定点管理动态化),减少不合理用药。加大例行抽检、监督抽查工作力度,做到检打联动常态化,司法衔接制度化。下大力气集中查办曝光一批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典型案例,震慑犯罪行为。
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建设。对蔬菜基地农户、“三品”企业和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进行摸底、分类建档,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建立诚信评价制度,对基地、企业承诺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向社会公示考核评价情况。对诚信度较差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实行重点监控,对诚信度较差的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和“三品”企业实行“黑名单”管理,及时惩戒失信行为。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全面推进机构考核工作,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国家投资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要求在年内通过省农业厅考核,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突出重点监测品种、重点监测区域、重点监测时段三个重点,不断扩大监测品种、范围和频次,并结合专项整治排查重点隐患。科学研判、综合运用监测数据,查找问题及原因,发现问题跟踪督办,及时整改。同时,监测结果要作为考核评价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指标,列入绩效考核内容。
六、推广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和土壤酸度调节技术,千方百计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