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农牧家庭农场的发展调查与分析
今年,我市市委、市政府把农牧结合家庭农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通过加强组织和领导,科学规划,示范带动,加大投入等措施,有力推动了我市农牧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浏阳地处湖南东部,总面积5007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办事处,401个行政村,总人口140万,其中农业人口123万,总耕地118万亩,其中水田104.83万亩,林业面积527万亩,林林覆盖率65.8%,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资源丰富,山河秀美,很适宜兴办各种类型的农牧结合家庭农场,全市据调查统计,现有家庭农场741个,从业人员2032人,产业类型为两大类,即种植和养殖,经营规模:种植类61049.15亩,养殖类有水产7245亩,牲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526606头(羽)。
二、特点
一是数量多。浏阳的家庭农场数量多,分布广,从全市来讲,北区、东区、西区发展较快,如北盛镇,农场数达114家。而南区因从事花炮生产的占90%以上,所以家庭农场相对较少。
二是效益好。在我市所有家庭农场中,除养殖户受市场影响外,其他均每年产值稳步上升。如花卉苗木种植平均效益均在5万元/亩以上,蔬菜3万元/亩以上,水果0.6—0.8万元/亩,烤烟3000—6000元/亩。
三是示范带动作用大。现在的农村种田的人少,外出打工的人多,从而导致耕地抛荒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家庭农场,从多个渠道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并制订多项政策进行奖励,如每年的大户种田补贴,农机补贴、牲猪养殖大户补贴等等都落到了实处,大大加快了家庭农场的发展,解决了农村的土地流转,严控耕地抛荒现象。
由于家庭农场的出现,使田野呈现一片绿色,美化了农村,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柏加、镇头的万亩花卉苗木园,古港、沿溪、三口、官渡万亩蔬菜示范园,大围山的万亩桃园,永安、沙市、淳口的10万亩烤烟等等,大部份都是由家庭农场组合而产生的。
三、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对全市30个乡镇、街道的调查摸底情况分析,全市农牧结合家庭农场普遍反映:一是科技含量低,大部分家庭农场停留在较传统的农业基础上,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小,政府对大部分的家庭农场无法顾及,也无具体政策性的资金扶持。三是土地流困难,严重阻碍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四是市场疲软、气候恶劣等因素严重影响家庭农场经济效益。
四、对策
我们认为:家庭农场的出现,有力地解决了农村土地流转,减少了因劳动力不足导致耕地严重抛荒,增加了农村农民经济收入,为新农村的建设、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大力推广,但是如何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努力,我们建议:
1.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进行重点支持,对因市场风险、气候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应补助,对成绩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农场主应进行表彰。
2、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相关部门要对农场主提供无偿技术指导,要组织集中学习培训,以提高新型农场主的业务素质。
3、对家庭农场所生产的农产品,要优先办理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相关部门在销售方面应给予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