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省农机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4-01-20 00:00  【字体: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农机系统切实履行“用农机、管农机、造农机”三项职能,取得了12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购机补贴政策规范实施。“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新办法更加完善,全年实施中央补贴资金10.2亿元,补贴农机具44.5万台套。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602万千瓦,同比增加413万千瓦。

二、水稻机插面积再上台阶。推广插秧机11000台、播种流水线663台套,建设育秧大棚138万平方米,早中晚稻机插秧1001.6万亩;全省水稻机耕率91.9%、机插率16.3%、机收率68.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62.3%,其中水稻机插率同比增长6.3个百分点。

三、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油菜、蔬菜、棉花、芦苇和山地林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9.8%。全省实现油菜机械化播种400万亩,其中机械浅耕直播110万亩,形成了“稻稻油”、“稻稻菜”、“稻稻肥”和“稻菜油”等种植模式。

四、农机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全省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合作社达到855个,同比增加316个,其中农机装备上千万元的达14家;合作社从业人员4.3万人,作业服务面积1121万亩。全省共有农机户213.62万户,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农机化作业服务规模近5000万亩。

五、农机安全监理扎实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其中农机死亡率同比下降70%,列全省前二位,得到国务院安全生产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创立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已覆盖14个市州109个县市区,参保机具17000多台套。

六、农机质量监管有序开展。完成定型鉴定75项、产品委托检验105项、部级推广鉴定53项、省级推广鉴定56项。组织开展农用运输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宣贯暨质量分析,对农机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进行清理。组织开展对9家生产企业的14个水稻机插秧育秧硬、软盘补贴产品的质量跟踪调查。

七、农机标准化工作取得不俗成绩。湖南省农机化标委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成为抢眼亮点。2013年,制定了湖南省农业机械标准化体系建设五年规划,成功申报7项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3项2014年度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其中《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标准为我国首创,袁隆平、罗锡文等院士认为此项标准夯实了遥控飞机进入农机领域的基础。

八、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规范。完成农机化教育培训12.94万人,其中落实阳光工程培训人数2.7万人,403人取得农机职业资格证书。组织对全省取得培训许可证的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证了培训质量。

九、农机制造业持续增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相继打造农机版块,国机集团、约翰迪尔公司都已定进军湖南。全省引进数控加工中心12台、先进流水生产线8条,56家企业102个产品申请了340项专利。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泰国、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已多处使用湖南农机,双峰农机正式进军非洲。省农机产业园国际展示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并成功举办了中南农机机电展示交易会。省农机局与省园区办联合认定并合作打造一批省级农机产业园区,双峰农机产业园已被批复认定为首个省级产业园。初步统计,全省农机制造业产值达到183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增长14.4%。

十、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得到加强。继续按照“三个一”的思路抓好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全省539个乡镇独立设置了农机站,31个区域中心农机站覆盖88个乡镇,1592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加挂了农机站牌子;大多数县市区基本落实了乡镇农机推广服务人员全额事业编制,农机员办公条件和设备配置明显改观。

十一、“双抢”抗旱贡献突出。“双抢”期间投入联合收割机9.36万台、插秧机2.29万台,完成早稻机收1533.89万亩、晚稻机插201.58万亩。面对旱情,及时恢复潜水泵补贴并向农业部申请扩大抗旱机具补贴范围,全省筹集抗旱资金1500万元,组织抗旱机具133.68万台套,投入抗旱用油10万吨,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359.51万亩(次),减少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625.71万亩。

十二、行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机管理部门社会形象进一步刷新。中央和省级媒体先后10余次报道我省农机工作成效。全省两年共提拔重用市县农机局长45人,多个市县农机局和农机干部被评为先进,其中包括全国农业先进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

2013年我省农机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1058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