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成为湖南“双抢”主力军
受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影响,今年早稻成熟和收割比往年推迟七到十天,双抢形势异常紧张。全省农机系统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早稻颗粒归仓、晚稻及时抢插。全省实现早稻机收1583万亩、晚稻机耕2026万亩、晚稻机插272万亩,分别比去年增加50、10和70万亩。全省投入农业机械440万台,其中9万台联合收割机,27万台拖拉机和2.8万台插秧机,成为“双抢”主力军。
未雨绸缪早部署。自6月开始,省农机局以发文、发短信、开会和下乡督促等方式部署和督导双抢。各地农机部门应时而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科学合理调配机具,组建流动维修服务队,开通便民服务电话。屈原区农机局针对本地能收割倒伏水稻的收割机少的情况,报告区领导后迅速向外省发布需求信息,积极引入半喂入收割机。赫山区农机局联合气象部门以精细化气象服务护航双抢,建立农机手、农业专家、农民专家、农业大户等2600多人的信息库,多次发送气象信息,指导双抢。衡阳县农机局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点,设立农机服务热线,24小时值守,备战双抢。
进村入户推机具。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等形式,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到农户。省农机局分四片举办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基层技术指导员、农机大户1100人次。各地共举办同类培训377期,组织现场演示307场,培训4.76万人次。益阳市农机局召开农机新产品现场演示会,主要展示水稻耕、插、收全程机械。资兴市农机局组织服务队下到田间地头开展机械安全操作培训,成功推广履带式旋耕机、履带式拖拉机等30台保护性耕作机具。澧县首次举办玉米机收现场演示会,一台2行玉米收获机每小时收获玉米2-3亩,还能实现秸秆粉碎还田,省力省时且操作简单方便,深受农民欢迎。湘西州、慈利、沅陵等地根据丘陵山区特点,有选择地推广体积小、质量轻、多功能适用机械来满足丘陵山区双抢作业。双抢期间,农民购机热情看涨,农机购置补贴紧跟,共补贴收获机械5392台、拖拉机4778台、插秧机1027台。
农机作业抢季节。农机部门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并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3.24万份;加强农机大户调度,引导机手提供代收、代育、代插作业服务;发放跨区作业证3800余份,成立跨区机收接待站122个,组建作业队2000多支,完成跨县跨省作业服务面积近500万亩。祁阳县农机局把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组织起来,与农民签订作业订单6000余份,承包水稻95万亩,开展机耕、机灌、机收和机插全程化服务。江华县农机局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组织收割机215台、耕整机6200余台、插秧机145台投入双抢。安化县农机局引导合作社负责人考察购买粮食烘干机,桃源县对合作社、农户安装使用烘干机给予每台20000元的补助,积极引导开展烘干服务,有效解决水稻烘干问题。屈原区组织收割机抢收,13.8万余亩早稻一周内全部收割完毕;协调组织插秧机作业,8月1日前全面完成抢插。
农机抗灾减损失。六月入汛以来,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更给双抢带来压力。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农机抗灾补损,发挥农机优势,扎实抓好抗灾补损机具调度、物资筹备、技术服务。全省农机系统出动农机干部和农机技术人员5万人次、农机手245万人,共调运排灌机械81万台套,抗洪排涝390多万亩。大通湖区督促各农机经销商组织50余万元农机配件,保证农机随时维修和更换。麻阳县农机局紧急调集盘式拖拉机40余台,充分利用其底盘高、装车易、调头灵活的优势运送防汛沙袋等救灾物资。保靖县农机局于7月初召开专题会议,建立农机物质供应、技术维修、安全监管、救灾支援四支技术服务队,深入8个乡镇,27个村寨抗灾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