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湖南农业的启示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5-06-04 00:00  【字体:  

一、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状况

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四面环海产生不同的气候,使澳大利亚各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存在差异。澳大利亚冬季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2200万平方公里,夏季约为1100万平方公里,在降水充足的年份,年产量约为2500万吨。大麦和高粱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农作物,2011至2011年度产量分别约为810万吨和210万吨;畜牧业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支柱产业,2011至2011年度牛肉产量210万吨,牛奶产量931亿升,羊肉产量62万吨,农业总产值约409亿美元。尽管澳大利亚的食品产量只占全球的3%,但已能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充足的牛肉、羊肉、小麦和大麦向海外出口,2010年大麦和牛肉的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位,2011年在全球出口国贸易额排名中位列第17位。

二、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业合作的优势

(一)中澳农产品贸易结构互补性较高

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以棉花、水果和水产品为主,三者的份额比较接近,均在12%左右,其中水产品增长最为迅速,而棉花是降幅最大的农产品。总体而言,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中,仅羊毛就占据50%左右的份额,出口的农产品以土地密集型为主。

(二)中澳农业投资和技术合作符合两国长远利益

2012年10月,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中澳农业投资和技术合作联合研究报告》,标志着中澳农业合作迈入新的阶段,农业投资和技术合作符合中澳两国的长远利益,一方面中国应在“走出去”政策和“十二五”战略规划的指引下,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并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外资,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距离亚洲消费市场和重要贸易中心较近,同时拥有奥德河、福林德斯河、吉尔伯特河灌溉水源,发展农业条件优越,但农业现代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面临牧场规模过大、基础设施落后和港口与农业生产基地距离较远等问题,都需要引入大量的外资,预计到2050年澳大利亚所需的农业投资规模将达到10000亿澳元(1澳元约合4.91元人民币),这将是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发展战略、加强对澳农业投资的重要机遇。

(三)中澳农业科技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中澳地理区位不同,由此产生的自然禀赋的差异,使各自农业在技术研究、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等领域建立起独特的核心优势,为两国农业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因此农业科研的重点为精耕细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大产出,主要包括动植物育种、动物疫苗和农药化肥研制等领域,其中动植物育种和疫病防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大部分对外出口,农业科研侧重于动植物生态安全、可持续农业、植物基因、食品营养与保健和农业技术服务等领域,两国农业科研方向的差异,使双方农业科技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对弥补各自技术短板、提升整体农业科技水平大有裨益。

三、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湖南农业的启示

(一)要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澳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如国土面积70%是沙漠,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等,在推进工业化和矿产开采过程中,澳国也曾出现过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澳国政府很快采取了措施进行治理。湖南发展生态农业还面临着很多历史欠账,比如湘江流域的污染等,不能在现实面前停滞不前,要在发展中兼顾治理,在治理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要在保护耕地不再新增外源性污染的前提下,一方面对污染耕地进行治理,另一方面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结合水肥管理等农艺措施,配合增施石灰、生物剂、生物质碳等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对土壤进行修复治理,降低土壤重金属活性,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确保稻米等主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耕地修复。水是生命之源,要注重用安全水、安全饮水工程,利用生物质能源、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水体污染,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试点。

(二)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澳国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澳国政府资助组建农业产品开发中心,定期征集农业部门、科研院校、其他消费者意见,组织技术攻关,将科研、生产与需求紧密结合,不断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湖南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和加强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和农业应用科学研究,确保科研成果落地,紧紧依靠科技发展生态农业;二是稳定和加强农业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工作站、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的作用,鼓励支持市场化的中介服务组织;三是积极组织农业科技攻关,帮助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促进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安全的科技含量。四是进一步培养技术队伍,建设一批高起点的重点实验室,吸收采用国外先进的运作与管理,引进市场机制,发挥重点试验室成果孵化器的功能,推出高新科技成果应用于生态农业生产。

(三)要发挥中介机构服务作用

澳国行业协会高效率的运行机制,促进了社会化服务模式形成。以众多的农牧场主组成的民间经济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组织,是为农场主提供技术服务和拓展市场的纽带。这些民间服务性组织一头连着市场与科研,一头连接各个农场主。为农场主提供牧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所需的各种服务,不仅使农场主可以了解到先进科学和管理方法、市场信息,促进了农场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向的调整,同时,对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了行业整体竞争活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与之相比,目前发展经济的服务手段,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运用力量有限的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调节。一些落后的服务手段,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制度,既没有完全实行政企分管,又没有完全实现科学管理,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很多事务性市场性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民间组织、中介机构去完成。在全省人才支撑制度上,由于教育水平和制度规范管理的薄弱,造成农民文化知识素质跟不上发展形势。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人才是基础。首先,要制订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政策制度,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提高农牧民素质,特别是要大力培育懂资本经营和管理的企业人才经商办生态农业企业,以保证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有足够的人才群体参与。其次,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农业专业协会组织,提供信息与服务,示范、推广新技术,扩大技术应用网络与覆盖面,使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湖南农业的启示

1058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