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致富领头雁——记麻阳农广校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学员龙友琴
龙友琴,女,46岁,麻阳苗族自治县江口墟镇大禾田村三组人,系麻阳苗族自治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培育工程生产经营型班2015级学员。她和所有人一样,有着对自己梦想的执着追求。她凭借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农村特色种养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她带领周围群众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刻苦钻研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开创了大禾田村新农村特色种养殖产业的发展良好局面,为农民致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人”。
紧跟发展形势,执着返乡创业
2009年,龙友琴从广州回乡过春节。返乡农民工季节,当时正是县委部署各乡镇党委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活动的主要时期,龙友琴一直都是一个思想解放、热爱的学习的人,赶上了这么好的机会,她主动报名参加了全部的培训课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更深刻的了解到党的惠农支农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帮扶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从此在她心里也种下了创业的种子。当同村的工友们都在准备外出务工的时候,龙友琴四处搜集创业信息,到村委会了解情况,到乡政府咨询有关政策,到农户家里询问柑橘种植经验技术。经过一番思考,她明白了农村创业的价值所在,在她心里多一个梦。于是放弃在广州优厚待遇的工作,决定留在村里艰苦创业。
精心策划安排,不断积累财富
龙友琴心里明白,创业不像种地那么容易,要有好的项目,更要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她觉得创业这事必须要从长计议。多年的外出务工经验告诉她,稳定的市场是创业的核心,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柑橘产业是麻阳县农民的经济核心产业,品种近些年来不断丰富,奠定了常年稳定的市场。另外她知道创业起步阶段,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于是她决定,一边在村里种植柑橘,一边搜集信息、积累资金和寻找好的项目。她在自家橘子园的基础上开垦并承包了30多亩基地,引进了新品种,通过移植、嫁接等多种技术使自己的橘子园蓬勃发展起来。龙友琴能干、灵活,她利用新技术经营橘子园,省了事,赢了利,更为自己寻找好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一年下来,村里的柑橘热卖,她也一下子就净赚10万多元。稳定的收入为项目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年,她参加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培育班。学习之后,她决定走种养一体化的路子,通过四处考察和学习,最后把养殖项目定在生态猪养殖上。说干就干,她现在创办的宏源生态养殖公司占地面积40亩,建有8栋标准化猪舍,里面饲养着首批仔猪400头。相关养殖技术零排放无污染,采用洛东生物菌种发酵技术,使猪舍内卫生环保、没有排泄物带来的异味,总体技术属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很适合规模养殖,即环保又能降低经营。该公司年可出栏生猪4万头,种养一体化使她的总收入预计达650万元,纯利将达150万元,成为一个生态种养农庄。“创业致富,才是出路”,这是她当初返乡创业时写给自己的名言,也用勇气、行动证明给大家看。
资源信息共享,助民共同富裕
市场资源是项目发展的关键,多年在外的龙友琴心里明白,一个人的发展不会长久,只有大家协作发展才是出路。于是在2010年,由龙友琴牵头成了大禾田村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本着“信用联保经营联盟”的原则,在项目融资投资上面相互信用担保支持,在经营方面,相互技术、市场资源共享,极大的降低了项目的经营风险,为农民创业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每当提起龙友琴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说她很无私,经常无偿到一些种养殖农户家里指导和帮忙,还经常帮助介绍一些自己的市场客户给大家。正是龙友琴这样的经营视野和创业精神,感染着十里八村的农民,形成了很好的农村创业致富氛围。龙友琴自己也常说,创业致富了,主要是赶上了好形势,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培训扶持,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所以要感恩,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创业,才能踏踏实实地做个好人。
龙友琴就是这样一个人,把自身的发展和村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勇敢地扛起带头致富的这面旗帜,扎扎实实的创业致富,为家乡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符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