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助力产业五提升
2015年,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县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汝城县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推进了现代养殖业的发展。
一是提升了工作条件。坚持“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管理模式,县级和乡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隶的人、财、物、事归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管理,其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全额列入财政预算。每个站都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站房。通过组织人事部门公选了1名公务员、1名机关事业编制技术人员、4名乡镇动物防疫员(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员),补充新鲜血液,增强后续力量,使队伍更具活力。新建集益、热水、濠头、文明等乡镇动物防疫站(畜牧水产站)站房,争取领导支持将乡镇动物防疫(畜牧水产站)站公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个农技推广员发放了2000左右的补助和绩效奖金,大大提高了他们抓好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提升了业务能力。先后安排畜牧股、水产股、检测中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等主要业务股室20余人赴省内外有针对性地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努力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确定生猪、蛋鸡、草食牧业三大主导产业,分别落实专家指导小组,建立分类的专家库,明确核心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使之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实行每个领导班子成员联系2-3个乡镇和规模养殖场的办点制度,对重点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对重点规模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服务指导;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养殖微信平台美图秀”、“晒晒”养殖场、“法律知识抢答赛”、“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知识竞赛”等各类竞技竞赛,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提升了服务效能。建立健全以“专家定点联系到乡、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养殖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积极采用3G、网络等现代化推广手段和养殖示范场、龙头企业实地培训的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以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为主要阵地,通过专家与养殖户面对面,入户进栏零距离的推广服务,让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
四是提升了产业升级。大力推广黄牛冷配、种草养畜、秸秆青贮等适用养殖技术,并积极推行“牛(羊)—沼—草(渔、蔬、果)”的生态养殖模式。免费发放优质牧草种400公斤,发展种草面积2000多亩,可产鲜草8000多吨,免费指导实施母牛冻配40胎次。经过品种改良后的鲁西黄牛杂交一代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每头400斤左右的犊牛价格6800元左右,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提高,每头肉牛净增经济效益1600-2400元,通过科技推广,示范带动,新增肉牛养殖户23户、养羊规模户35户。通过科技推广和示范带动极大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良种和新技术的到位率达到90%以上,示范户增产80%以上。
五是提升了辐射效应。以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养殖业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以养殖牛、羊、生猪养殖大户为主,兼顾家禽、水产养殖,全县培育100户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周边8-12个农户,辐射带动周边1000户以上养殖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