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推进创新助力推牛羊产业发展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6-02-04 00:00  【字体:  

新化县有草山面积190万亩,每年可供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近100万吨,发展牛羊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该县开展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三个创新”活动,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助推牛羊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肉牛、肉羊出栏10.2万头、11.9万只,同比增长9.6%、6.3%。

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拓宽牛羊产业发展视野。转变了观念,就转变了牛羊产业发展新思路,以基础母牛扩群等政策扶持为契机,调整养殖业发展方式,加快养殖业结构调整,从转变“养牛为耕田,养羊为油盐”的传统观念,跳出小农意识中的狭隘、短视的圈子,引导、鼓励和重点扶持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牛羊养殖场,推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牛羊产业发展推动机制,成立牛羊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牛羊产业的推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整合资金项目,设立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培育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主体,投资牛羊产业。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社会环境、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创客”、更多的资本、更多的人才进入牛羊产业。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的思路来培育牛羊产业,选择投入低产出率高、发展势头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加以扶持,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2014年,年出栏肉牛1000头和500头的上梅大水坪肉牛养殖场和孟公勤龙养牛专业合作社竣工投产。 2015年,引进奎屯大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白溪镇成立合利养羊专业合作社,创办合利生态养羊场,流转土地7000多亩,修建栏舍2000平方米,引进种羊800余只,种植牧草300多亩,成为了一个集养殖、种植于一体的新型家庭农场。全县已有100多个规模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其中就有30多个规模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掀起了我县牛羊发展的新高潮。

以管理创新为手段,探索牛羊产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该县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特色突出、集约发展的原则,建立牛羊养殖基地,改变肉牛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状况,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优势,才能保证牛羊产业的“中场实力”。积极引导,实现“退村入园、退户入场”的新型养殖形式,在适养区域内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畜禽排泄物得到充分利用、规模适度的生态肉牛养殖场和养殖园区。扶持牛羊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科学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体制机制运转活、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养殖业企业集团,培育壮大规模养殖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主的新型养殖业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不同发展模式,进一步壮大经营主体组成结构,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组织方式,以大型牛羊养殖合作为依托,发展一批组织化程度高、附着力强、运转规范的合作社,围绕优质牧草产业开发、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治、屠宰加工和高端市场营销等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开展立体服务。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助推牛羊产业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该县根据养殖户各自的资源、经济、技术条件,按照区域特点和养殖习惯等实际情况,引导小规模家庭养殖户采取冬圈夏放或育肥圈养、繁育散放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逐渐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饲养”的牛羊生产经营格局。并摸索出了一套“五个一”养殖模式,即户养一群牛羊(每户饲养3-5头能繁母牛或30只羊)、建设一栋栏(建设牛舍或羊30平米左右)、种植一片草(每户种植牧草3-5亩)、建好一个池(建6-10立方米的氨化、青贮池)、配套一个灶(沼气灶)的养殖模式,促进了全县牛羊生产的大发展。2014全年共发展牛羊养殖大户476户,其中存栏牛50头以上养殖大户160户,存栏牛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7户;2015年已达521户,其中年出栏牛50头以上的有117户,100头以上的有46户,出栏羊100头以上的有109户。为了解决牛羊规模养殖户饲草问题,该县大力开展良种牧草引种与种植推广,提高牛羊养殖效益、建立生态养殖。先后帮助牛羊养殖户引进桂牧1号、墨西哥玉米、黑麦草、牛鞭草、矮象草、三叶草、紫花苜蓿等优质、高产草种,积极推广牧草人工种植技术,推广舍饲或半舍饲的牛羊饲养方式,目前已推广种植优质牧草5万亩,改良草地1.2万亩。推广“种草养畜”,以秸秆养牛示范、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为依托,通过“科技+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促进养殖基地多元新型发展。

新化推进创新助力推牛羊产业发展

10579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