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北门村调整产业结构结硕果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3-07-25 00:00  【字体:  

  道县东门乡北门村位于道县县城北郊,全村10个村民小组、256户、908人,耕地面积865亩,其中水田665亩,旱地200亩,另有养殖水面200亩。近年来,该村立足于城郊区位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菜、鱼、葡萄为主的产业格局,农业总产值逐年提高,1999年被县政府授予“道县蔬菜科技示范村”称号。200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400多万元,其中种植业300万元,占总产值的75%;养殖业70万元,占总产值的17.5%;其它30万元,占总产值的7.5%;人均纯收入达2724元,比全县人均收入水平增加300元。现全村80%的农产建起了双层楼房、7%以上的农户装上了程控电话,95%以上的农户用上了较高档电器,成为全县名符其实的科技致富小康村。

北门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做法:
1、因地制宜定产业。北门村位于城郊,村民素有种菜、养鱼的习惯。该村的冬瓜、苦瓜、大蒜、莴笋等产品在道县小有名气,但因以前种植不成规模,整体效益并不高。在县委组织部、东门乡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征求群众意见及向农技部门请教,确定了在本村重点发展蔬菜、葡萄、养鱼三大产业的思路,即将村口400亩排灌方便的稻田改种蔬菜,村西、村南265亩低洼田改成鱼池,村后200多亩旱地种植葡萄。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千方百计筹资金。1999年全村共筹资资金20多万元,完成了铺设5条共3000米村的水泥村道、架设一条150米长的水泥渡槽,维修9条共460米长的水渠,改建265亩渔池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2000年起全村按调整规划组织生产,现全村每年蔬菜种植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养鱼水面460亩,204亩葡萄已全部挂果。
2、推广科技增效益。农业要高效,科技须先行。为提高结构调整效益,村“两委”班子在引进推广农业科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他们组织部分群众代表到广西兴安等地参观葡萄生产情况,把外地的经验带回来,同时专门聘请一名葡萄种植能手驻村指导;第二,引进优良品种。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他们先后引进了紫长茄蔬菜、101西红柿、东坡大莴笋、湘云鲫、沟鲶等品种,葡萄以产量较高的巨峰系列为主。第三,推广新技术,蔬菜由传统的一年二季逐步改为一年三季,以提高复种指数,提高效益,葡萄全部推广套袋技术,以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产品品质,渔池实行水面养鸭、水下养鱼的立体养殖方式。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生产效益也逐步提高。2002年,全村204亩葡萄实现产值60万元,亩平3000元,老退伍军人丁承龙种植3亩葡萄,平均亩产达到1300公斤,亩平纯收入1755元;支书冯贵明种葡萄4亩,亩平纯收入也达到1600元以上。全村蔬菜总产值达到250万元;350亩渔池亩平产量225公斤,亩产值1350元;115亩模式化养鱼池亩产40公斤,亩产值240元,养鱼总产值50万元,加上养猪、养鸭达到70万元,仅此三项,全村人平增加收入达到300元。
3、疏通渠道促销售。生产是保障,销售是关键。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同样增收困难。为此,该村在抓好生产的同时,更注重抓好产品销售。一是确定产品销售专门负责人,以协调产品购销双方的关系。二是积极联系订单,蔬菜产品主要由道江镇茨山营销公司到产地收购,或者批发给道江镇东阳居委会卖菜的居民,大部分鱼产品也是批给东阳人卖。“北门种菜东阳卖”,“北门养鱼东阳卖”,这样对双方都有利,葡萄产品主要供应县城集贸市场几个水果销售大户,货款一天一结或三天一结,这样,农民群众可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抓生产管理。

道县北门村调整产业结构结硕果

10577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