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前期研究课题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一、基本认同11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从收到的意见和建议看,大都基本认同这11个专题。意见主要集中在对这11个专题研究对象的扩充,研究内容的丰富和重点的选择上。同时,大家还从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在研究对象的扩充上,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荆继忠畜牧师建议增加对猪的需求和供给预测;中国农业大学贾克功教授提议增加对果业的研究。在研究内容的丰富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姚志军研究员建议,在进行农产品预测之前,增加对农业资源现状的分析,使预测更加合理;浙江省农科院农信所丁贤劼研究员认为,除了对优势农产品进行研究外,还应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研究;安徽省阜阳市畜牧局陆地同志提出,在进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时应增加影响农户收入的经济因素的研究。在研究重点的选择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扶贫办田有仍同志提出,在建立现代农产品和贸易体系的研究中,应尤其重视农产品市场培育和管理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吴清民教授建议,在农业科研和技术开发的研究中,重点加强对动物疫病宏观控制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张军平工程师建议,在进行农产品预测时采用CGE模型。
二、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
一是农业标准化问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薛领讲师、山东省滕州市农业局苗志祥农艺师等主张,将农业的标准化问题看作综合性课题,重视它的战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改河教授认为,入世后进行农产品质量标准和重要生产技术标准制定的技术体系与规范研究很有必要;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闵耀良同志主张,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推广模式研究。二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江西上饶市农业局李华农农艺师等认为,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出发,有必要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研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韩一军研究员强调,要加强农民自身组织建设。三是农业信息化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傅泽田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薛领讲师等提出,有必要加强“数字农业”和农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傅教授进一步建议,在“十一五”期间增加“网络环境下的农业信息交换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建立农业远程咨询与救助信息体系”的研究,这将会促进中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提出了好的政策建议
除了对研究课题进行讨论,大家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好的政策建议。例如,中国农业大学林万龙教授认为,如果采取适当的公共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注入农村建设,将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减轻财政压力,促使新的农业公共投资体制的建立;湖北农学院朱新方教授认为,在创新农业经营和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将农村承包土地商品化、货币化、市场化是规范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重要方式,重新创造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理论能够实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双赢”的目标;江西省上饶市农业局李华农农艺师认为,要让农民增收,改变农民的观念很重要,因此加大科普力度很有必要。
我司高度重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些意见和建议将吸收到前期研究课题中,有些则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和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