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娄星区农业综合开发重实效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3-12-03 00:00  【字体:  

  11月中旬,大旱之年喜获丰收的娄底市娄星区小碧乡农民给娄星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送来了“大旱之年获丰收,农业开发功第一”的锦旗。娄星区农业综合开发不求热闹求实效,开发一片,见效一片,使项目区农民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竣工项目获得了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二等奖。
娄星区共有中低产田15万亩,下雨即涝,天旱即干,农民靠天吃饭,苦不堪言,如果老天不长眼,辛辛苦苦白干一年。2000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一班人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瞄准一项,开发一项,成功一项,致富一方。

  小碧乡高灯河流域,有6000多亩水田,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干渠,渗漏、倒塌严重,上游水源充足,下游农田无法灌溉,群众望渠兴叹,长期靠天吃饭。2002年立项后,区农开办投资170多万元,改造干渠,开发办主任贺善谋和工作人员一道日夜坚守在工地上,在施工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不到两个月时间,高标准修建了14.7公里的水渠,在今年百年不遇的干旱面前,高灯河流域6000亩水田喜获丰收,亩产比上年提高100多公斤。万宝镇垭古村400多亩水田,年年春汛,大部分水田被毁,农民毁了修,修了毁,劳民伤财。2001年农业开发立项后,对河道重新进行改造,加宽加固河道1700多米,垭古村从此实现旱涝保收,村民自发在渠道上修建了一块“人民渠道,造福人民”的纪念碑。

  娄星区农业综合开发3年来,先后投资改造中低产田3.1万亩,加固小型水库4座,新建拦河坝13座,更新改造排灌站9处,新修灌排渠道70.2千米,支持农民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260多亩,与此同时,引进生物食品加工技术,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共投入资金2610万元,使项目区农民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粮食生产大幅增长,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预计今年人均增收110多元。

娄底市娄星区农业综合开发重实效

1057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