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米保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食品报报道炒热冷门
目前食品行业的保鲜技术和保鲜产品可谓层出不穷,如各种各样的保鲜膜、保鲜液、保鲜剂等。但是作为一个稻米生产大国,关于大米的保鲜技术却鲜有所闻。据笔者多年的跟踪采访了解,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我国刚刚解决粮食安全不久,稻米基本上都是就地、及时消化,大米产品出口量不大,因而不需要保鲜;另一方面,大米作为大宗农产品,或成本过高,或食品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因而不宜采用传统的保鲜技术;再者,在泰国大米保鲜技术一直保密的情况下,国内单独开展大米保鲜技术的研究其科技基础太薄,不易成功。可以说,大米保鲜技术在国内一直是个冷门,直到本报基于“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连续报道后,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
中国食品报最早于2001年开始对湖南岳阳金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米保鲜科技研究进行了报道,此后,本报针对该公司的科研进程、成果鉴定、产业化运作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了相关科研人员和大米加工企业的重视。特别值得—提的是,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先后被《湖南日报》、《粮油市场报》、《市场信息报》、《粮食科技与经济》等报纸、杂志及众多相关网站转载,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大米保鲜科技”热潮。因此,在广州召开的论坛上,论坛的协办单位在主席台上打出了“特别鸣谢《中国食品报》湖南记者站”的醒目标语,以向与会代表感谢本报记者对推动大米保鲜科技研究与应用的努力。
而作为食品行业最有名的学府之一,江南大学也正在与岳阳金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洽谈进行合作,分别在学校所在地无锡和公司所在地岳阳成立江南大学岳阳金牛生物科技实验室,以继续保持我国在大米保鲜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大米保鲜技术的重大突破
这次论坛的主讲者是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黄卫宁教授,黄教授从事谷物及大米保鲜研制技术已有整整二十年,身为美国谷物化学协会会员的他曾获得美国“年轻科学家奖”,在大米加工领域拥有极高的声誉和极大的影响,国内第一篇关于清洁米的论文和国内第一台大米抛光机的研制即是由他和他的老师、同事组成的课题组完成的。由于回国到江南大学执教不久,所以黄教授一开始并没有参加金牛公司最初的科研工作,目前他正准备参加金牛生物科技公司第二代大米生物保鲜剂的研制。
在论坛上,黄教授深入浅出地向代表们介绍了大米生物保鲜技术的原理。看似简单的、我们每日食用的大米,在保鲜问题上牵涉到了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要解决大米生虫霉变、发黄起毛、变酸变味的问题,就要综合利用多个学科的技术,杀死诸如交链孢菌、灰绿曲霉、青霉、绿霉等霉菌;要抑制脂肪酶的活化、防止非酶褐变等。据介绍,目前国外共有不少于六种的工艺对大米进行保鲜,但这些工艺或由于过于繁杂,或由于添加成分过多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应用范围都并不广泛。
金牛公司的大米保鲜技术原理是采用保健品、药品原材料核聚多糖(俗称甲壳素),利用其成膜性、抗菌性、功能性生产出纯天然的大米生物保鲜剂喷涂在大米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与大米的接触,从而抑制大米内细菌的生长和虫卵的繁殖,达到保鲜效果。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组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40摄氏度高温和湿度75%的高湿环境下,使用大米生物保鲜剂后大米的保存期可以达到1296小时,也就是相当于平常条件下的两年。在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质监局、国家环保局等部委联合的严格鉴定下,金牛公司的大米生物保鲜剂得以批准成为我国惟一一个可以用于大米保鲜的安全无毒的食品添加剂,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大米生物保鲜技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南大学机械与电信工程学院、金牛生物科技三家联手,新研制出了大米保鲜生物调质器,调质器取代了传统水抛光大米所必须的水箱,能使大米生物保鲜剂的添加更为均匀、方便和有效。
大米加工领域的观念突破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大米生产、加工企业过分强调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技术环节,在基地建设标准上由无公害食品而绿色食品,最后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却往往忽略这些高标准、高成本的大米在储运和货架上对质量稳定性的保持,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安全可靠的技术、也不敢贸然采用一般性的防霉防变质技术,因而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如今年湖南某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对一批共60吨发往广东东莞的大米,一半添加大米生物保鲜剂,一半则没有添加。结果,货发到东莞以后就发现,没有添加大米生物保鲜剂的产品发霉黄变,而添加了大米生物保鲜剂的产品则安然无恙。
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常德广积米业公司总工周绍群在论坛上作了《运用现代保鲜科技,打造广积精米品牌》的报告,以企业使用大米保鲜剂的经历,证明了现代保鲜科技对大米加工业的重要性。广积米业的经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不久在深圳举办的深洽会上,广积公司与泰国的泰友好公司签订了2000吨优质米购销合同,被业内人士誉为国产稻米总算有了机会与泰国米一争高下,标志着国产大米品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广积公司的做法就是一方面加强基地建设,把所有当前能用得上的生态技术如频振式诱蛾、稻----鸭----沼共作等都应用到水稻种植过程中来;而在加工环节中,多次从互联网上了解国内外大米保鲜的先进技术,并经过数十次的谨慎试用,最终才采用了国产的大米保鲜技术。周绍群总工程师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提了一个小小的希望:各种媒体都应该像《中国食品报》一样,要用科学和公正的眼光对待食品添加剂,用公正的眼光对待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合格的使用企业,不要谈添加剂就色变,大米生物保鲜技术是一个新生儿,需要各方面的呵护,只有这样,国产大米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品质,并在解决保鲜问题,保持储运和货架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了全球的流通领域,真正与泰国米展开一场短兵相接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