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果业产业化
当你翻开中国果业企业的历史纪录,会发现素有“中国柑橘第一股”之称的上市公司的果业企业--赣南果业,这一家以经营赣州脐橙鲜果为主,后期曾和北京汇源共同组建橙汁生产线,从目前来看是一家在果业产业化方面比较成功的企业,最近其整合人力、才力、产地等有利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成功组建了深圳市金色阳光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如果说在新加坡上市的复发中记果品公司是一家果业企业产业化公司,主要以经营山东红富士苹果、台湾丰水梨、香蕉等果品。在山东龙口有自己的加工厂,如果算做山东果业企业产业化一家的话,从其目前的经营状况分析,由于产品价位较高,并没有被广大消费者所认知接受。近的来说,西安华圣果业有限公司主要以经营陕西红富士为主,也是陕西省重点扶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但近年来的经营和销量以出口为主,内销为辅,还在果业没有完全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及形成立体式的营销网络。
从以上分析来看,造成果业产业化路走向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企业内没有完全树立起品牌形象,就是在经营鲜果方面,仍走过去的老路,没有在品牌树立上下功夫,从而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在国内没有纯绿色的果品,国外则不然有美国新奇士脐橙、dole果品、zspri奇异果等鲜果。
二、没有形成健全的市场网络,作为果业企业更重要是要建立立体式密集型营销网络,掌握国内的果业信息,在信息和市场资源同国外大企业业界交流和联手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达到外果内调,内果外调,南果北调,北果南调的战略方针。
三、从产品结构上没有合理的组合,果业产业化的企业应以“浓缩汁+鲜果+深加工”的强组合,以猕猴桃开发为例,猕猴桃浓缩汁在国际上来看前景较好,也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基点(也是合理利用差果、残果、次果的途径,降低产品成本),鲜果是把优质的商品果拿到市场实现价值。猕猴桃的深加工从不仅仅集中在饮料上,而应利用在生物科技提炼籽油业产品市场前景,从而业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产品含量为企业创利润、创品牌,为树立好企业形象打好基础。
四、企业内部务实差,没有形成田野服务、厂区服务、营销服务和整合服务方案。田野服务即建立企业绿化中心,针对果农提供栽培技术,从而提高果品的产品率,确确果农丰产企业丰收。厂区服务的服务对象即企业服务好自己,即建立好企业管理机构,从产品源头资源到深加工的全过程要严格把关,做到保质保量。营销服务要把鲜果和深加工产品等同起来,把营销等同到消费群体服务的意识上来。建立健全主体式的营销网络,为企业创利创收。
“企业+农户+协会”是从欧洲和北美引进的一种企业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从引进地的经营来看是成功的。以美国脐橙为例,协会的作用在于统一了行业内的质量标准,收售价格体系,实施统一标准(新奇士)工程,从果业产业化而形成民族产业化。农户同其整体素质较高,科学种植的含量较好,果品的商品率均达到80%左右。为企业提供优质优量的初产品,而企业有较好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加之较完善的营销网络,从而最终实现了企业-农户-协会的多重局面。
在我国这种模式的引进是好的,到目前来说并不成功,从上述企业、农户、协会早国外的分工及作用来分析我国现在还没有商品行业协会,如苹果协会,脐橙协会,猕猴桃行业协会等。即使有果品行业协会这种民间组织,但它表现出来的功能在整个工业产业链中是微弱的,我国的果农科技兴农意识较淡,科技种植力量跟进较慢,造成果品商品率低下,为了避免此点,果业企业应建立企业绿色服务中心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我国的果业类企业投入及设备处于国际中等偏上水平(一般改名都是引进来的)但操作技术较低,更重要的是没有健全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服务体系,在整个果业产业化重建中没有扮好利润实现者的角色。针对国内目前状况,应提出一种符合国情,符合企业行情,符合投资者行情的运营模式。
“企业+基地+果农+协会”的模式,在整合企业优势,改变上述不利因素的同时,建立基地样板工程,引导果农在科技种植的投入,增加果品的商品率,这样为企业提供了“浓缩汁+鲜果+深加工”的源头资源。愿我国果业产业化早日实现企业、基地、果农、协会这种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