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重视增加农民收入
应当看到,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全民共享、城乡共进。然而,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城乡差别,与城市市民奔小康相比,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比较低,提高速度也慢,而如何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就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
因此,我们要始终重视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
令人高兴的是,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说,尽管遭受非典影响,但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可观。
分析前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有“三大根源”: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产业性根源;人地比例失调,是我国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资源性根源;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高速发展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等城市产业而忽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经济战略和相应的经济政策,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政策性根源。
农民增收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上上下下如此的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
农业部最近也提出,今后将通过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农民外出务工的指导和服务、农业科技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八个方面,全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全面小康意味着占全国62.3%的农村人口也要实现小康,解决农村收入差距和农民负担的惟一办法是将一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解决转入人口的就业问题是关键。
增加农民收入,也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缓解可能出现的农产品卖难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说,要靠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着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还要针对影响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因素,进一步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实践证明,农村税费改革是现阶段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恢复性增长。
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就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民增收的政策,当前尤其要落实在粮食主产区继续坚持保护价收购制度。卖粮收入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大头。对农民交售列入保护价收购范围并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粮食,粮食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粮食价格和收购政策,保护好有种粮优势的地区和以种粮为主业的农民利益,稳定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