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发展粮猪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湘潭市是传统的生产粮食、生猪地区,所辖县的粮食、生猪产量都位居全省前列。湘潭市委、市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展粮猪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坚决保护耕地,去年,全市耕地面积215.35万亩,仅因修建国道和铁路,比1998年减少1万亩。
湘潭市增加对粮、猪生产的投入。2003年,全市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为1.1亿元,比1998年增加1倍。市级财政每年安排农业切块经费1600万元,用于粮猪生产发展。去年,新增电排机容量1114千瓦,新增灌溉面积3.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1万亩。近几年,每年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市、县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
湘潭市坚持依靠先进技术,提高粮猪生产水平。近3年来,市政府每年举办三期为期3个月的乡镇干部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班;组织农口50多名专家组成农业技术讲师团深入乡村,为农民免费讲课,开展咨询,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去年,全市粮食平均亩产达到466.3公斤,人均出栏肉猪2.2头。全市推广水田耕整机4.5万台、水稻联合收割机708台;配合饲料养猪使用面达到95%,降低粮猪生产劳动强度;推广使用沼气池9万个,农户沼气使用面达15%,提高了粮猪转化效率;加大粮食加工、猪肉加工、保鲜、饲料稻配方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湘潭市推进粮、猪生产产业化,把粮猪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粮猪生产的稳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建立了15个优质稻基地,16条万头工厂化养猪生产线,4家万头以上的种猪场,3家规模粮食加工企业,8家规模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去年,加工生猪80多万头;15家猪皮革加工企业加工皮革1000万多张,产值10亿多元,全市仅生猪加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产值达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