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村教育实现“三个100%”
1993年,我省开始启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程。一场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普及程度为核心的攻坚战在全省打响。通过近10年的努力,农村教育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不仅3000余所学校消灭了危房,而且生均校舍面积小学达到6.17平方米,中学达到7.68平方米,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不少农村彻底告别了“破房子,土台子,里面坐满泥孩子”的历史,漂亮的学校成为点缀乡村最亮丽的风景。
省委和省政府对“普九”工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各级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从1998年开始,省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连续5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全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24.58个百分点。在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教工程中,我省各级财政配套及自筹资金9.9亿元。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省委、省政府明确中央和省转移支付的60%以上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实际达到66%,其中10%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为弥补因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集资造成的教育经费缺口,各级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增加了农村教育拨款4.93亿元。
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我省更是用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在第二期贫困地区义教工程中,省里配套6780万元,各级教育部门自筹3516万元,支持15个贫困县327所学校,改扩建校舍34.91万平方米。
调整和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是我省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一项关键措施。我省112个县市区在全国较早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稳定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以县为主”的体制普遍确立后,县级政府将教师工资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通过银行按月足额直接拨到教师个人的工资账户中。同时,通过各级财政共同努力,还结清了2000年底拖欠的3.24亿元教师工资。
十年“普九”,十年农村教育的改革,展现出一幅绚丽的新画面。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高。全省小学和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98%和86.55%,分别比1992年提高了40.22个百分点和27.76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6%,在校生年巩固率为99.59%,同比分别提高1.52个百分点和0.72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78%,同比提高21.19个百分点,每万人口中有初中阶段学生577.05人,居全国第7位。更让人欣喜的是,义务教育的普及,助推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