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农业综合开发富民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4-03-25 00:00  【字体:  

  今春以来,衡东县栗木乡、霞流镇23个村6800户农户无不喜上眉梢:因板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竣工,多年来灌溉处于甘溪河坝、洋塘河坝、德圳水库三大灌区“水尾子”的2.79万亩农田将全面“解渴”,旱涝保收。这是该县农业综合开发在促农增收进程中实施的又一个“富民工程”。

  衡东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确立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依托高新科技,抓基地建设,抓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适应市场需求,精心培育和壮大了中药材、优质稻、养殖、红薯等主导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同步增长,使衡东农业朝着产业化、现代化迈进。

  一是中药材种植做出大文章。县委、县政府根据中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特点,把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列为全县农业调整重点项目。累计投入开发资金350万元,除了扶持衡东中药饮片厂这一龙头企业外,还在杨林镇建成了3000亩集中连片的中药材基地,种植玉竹、百合、黄姜等13个品种药材,每年产值逾千万元。

  二是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该县农开办累计投入450万元,建成大浦3万亩优质稻项目区。在项目区内,硬化渠道80公里,新建电灌站10处,装机容量150千瓦,修建机耕道65公里,形成“旱能灌、涝能排、渠成网、路相通”的高产稳产农田。同时指导农户改良品种,目前,在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全县70%以上的农户改种优质稻。

  三是推广红薯种植开辟新财路。该县农开办瞄准市场上干薯制品畅销的行情,为推动红薯种植加工的发展,支持成立了兴衡薯业有限公司。今年2月,该公司与吴集、杨桥两镇5个村签订优质红薯种植收购合同,由公司提供优良薯种和栽培技术指导,对种植的红薯按最低保护价收购,这样改种红薯后为农民每年增收800万元以上。

  四是扶持养殖业。霞流镇拜朝村过去因穷困而出名,该县农开办投入资金40多万元,引进优良猪种,开发饲料生产,指导村里成立养猪协会,使该村生猪饲养量直线上升,年出栏生猪3万头,其中该村11组家家搞养殖、户户上规模,仅养猪一项,年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衡东农业综合开发富民

105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