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乡土人才”香起来
衡东县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在全县50多万农业人口中,泥工、木工、漆工等“能工巧匠”和“养殖专业户”、“建筑小包头”遍布各个乡村。当不少地方把“人才”的概念局限在高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机关干部们身上时,衡东县委、县政府独具慧眼,早在2001年就开始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开发战略。全县的各个村、镇都设立了乡土人才工作站,自下而上将“九工十八匠”及农村各路能人全部“网”入全县“乡土人才信息库”,并层层建立发掘、培养、使用机制,目前全县已拥有各类乡土专业人才1.8万余人,其中有668名“身怀绝技”、群众公认的拔尖人才获得了技术职称,有26名乡土人才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8人被聘任为乡镇长助理,2人聘任为局长助理,3人被聘为县政府经济顾问。其中249人获得中级职称、6人被评为高级职称。
这些人才因有为而有位,因有为有位而“香”飘八方。青年农民刘爱平从养10头母猪开始,逐步发展壮大。目前,他组建的“爱平养殖集团”,将370多户农民兄弟与自己“捆绑”在一起,年出栏生猪5万多头,并取得了自营出口权。随着他事业的发展,各种荣誉也不期而至,先后当选第三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贺建昌、单春芽、阳荣徕将传统的钨砂冶炼技术演绎得炉火纯青;能工巧匠黎三元和他的工艺扇、工艺伞、工艺器皿声名远播……乡土人才大显身手,近年来,他们创办各类企业近100家,提供劳动就业岗位5000多个,年缴税金3000多万元,占全县税收比例的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