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畜禽品种改良为增加畜产品产量, 满足市场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用外来品种对地方品种改良不断扩大的同时,一些地方品种固有的特性随之丢失,而这些特性恰恰是当前和今后畜牧业生产中迫切需要的。” 尹成杰说,“这种改良,满足了数量需求, 失去了风味;增加了产量,降低了适应性。即使一些在当前看来生产性能不高的品种,其蕴藏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也许是巨大的。”
尹成杰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做好规划,逐步建设和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一是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动态信息, 建立濒危资源预警机制, 确保资源的长期、连续、安全的保护。二是加强畜禽品种种质检测工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检测,为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完善资源保护体系,对濒危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对国家级、省级保护品种实施重点保护,分级管理。四是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研发能力。
农业部今年还将启动畜禽遗传资源调查, 争取用两到三年全面查清全国家畜家禽种质资源的数量、分布、特性及开发利用的最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