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做大做活节约型农业文章
汨罗市自1994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治水为重点,努力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使农业综合开发向着“节水、节地、节肥、高效”的节约型农业样板发展。该市将10个项目区的灌溉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重新布局,因地制宜推广矩型、U型、梯形等混凝土渠道和滴灌、微灌技术,使渠系配套成网。如今,在各新老项目区,条条水渠平如镜、弯如月、直如线,不仅使灌溉水的利用率由60%提高到了90%以上,还使全市新增有效耕地面积4000亩。对比计算,万亩示范片每年节水350万立方米。
农业综合开发不仅节水,也可节能。汨罗江流域年年大雨内涝,沿线数十处电排排水,每年电费就达200多万元。列入项目区后,通过新开主排渠引水外排,今年五六月份同样多雨,多数电排未曾启动。仅红花项目区叶家1号渠,21天自流排水200多万立方米,节约排渍电费2.6万元。据统计,各项目区每年节电140多万千瓦时,省电费50多万元。
引“科技”入田,促节约型农业发展,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又一杰作。在大荆、新市、屈子祠等乡镇,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分别安排了设施复种、套种节地、循环种养等示范项目。大荆镇的“西瓜+优质晚稻”,屈子祠镇的“玉米套种红薯(蔬菜)”,新市镇的“稻鸭共存”项目,都带动了一方群众发展节约型农业。该市还发展2000多个新能源示范户,走“猪(牛)———沼———稻(果、蔬)”的循环农业发展道路,每户每年可节约燃煤费700元,节约电费100元,每亩减少化肥用量30多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