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路径分析
多年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还有待转变观念,更新方式,寻求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近几年来,鼎城区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逐步走向以政策为杠杆、以优质高效为目标、以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协会为纽带的农业结构调整的良性局面。
一、摒弃行政指令,利用政策杠杆调整结构
利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行政措施已不能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去年以来,党和国家按照“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通过经济手段,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调动了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粮食生产能力,为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奠定了基础。国家只能利用经济手段,从宏观方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实际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可以根据本地区域的资源优势,制定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壮大地方特色产业。
今年,国家继续加大了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免除农业税、实行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力度,更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鼎城区今年水稻播种面积扩大达164.28万亩,比上年增加16.34万亩,增11.0%,预计总产粮食61.24万吨,比上年增8.33万吨,增15.7%。其中早稻种植面积69.6万亩、中(一季)稻15.8万亩、晚稻78.88万亩,扭转了近10年来的粮食生产持续滑坡的局面。市政府根据全市的农业生产资源特点,组织实施的“五个百万亩”工程,对全市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了一个宏伟的发展蓝图。
二、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高产、高效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优质(无公害)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有效手段。今年,鼎城区以农业科技入工程为依托,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通过办点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及配套主推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全区确定了水稻、棉花、油菜等主要作物的主导品种22个,配套了15项主推技术,共推广优质水稻95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推广高支纱棉4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推广优质油菜44万亩,占油菜面积的98%。
三、发挥龙头企业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龙头企业具有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加工及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龙头企业的参与,进行订单生产,可以引导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方向。鼎城区环绕常德市城区,地理位置优越,辖区内的金健米业、广积米业、阳光乳业、洞庭水殖等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本区的天泽大米厂、富民桥榨菜厂、辣妹子集团、区优质棉加工厂等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和促进了鼎城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今年,金健米业、广积米业、天泽大米厂等龙头企业在全区订单种植优质稻面积达35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其中,天泽大米厂订单种植15万亩;在富民桥榨菜厂等榨菜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全区榨菜种植面积达5万亩;优质棉加工厂订单种植高支纱优质棉面积达4万亩;阳光乳业在许家桥乡订单种植饲料玉米白顶一号5000亩。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订单种植,每亩种植业产值增加15%以上,预计全区农产品订单种植可为全区农民增收4000万元以上,每个农业人口人平60元。
四、利用市场导向,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信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找准了市场信息,就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鼎城区充分利用农产品市场信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突出表现为瓜类种植。全区今年种植甜瓜、西瓜等果用瓜1.5万亩,每亩产值2000元以上,比种植水稻每亩增加产值1500元左右。仅中河口镇就种植甜瓜0.3万亩,亩平产值2500元左右。
五、以协会为纽带,增强农民驾驶市场的能力
农村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种新生事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们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走自我联合、自我发展、自我壮大之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政府部门用行政手段所不能主导的作用,转变了传统的依靠行政手段组织和管理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观念,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探索了一种新模式,增强了农民群众驾驶市场的能力。目前,鼎城区已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56个,有会员近12000余人,参与农户6万户,占全区农户的30%,连接种植基地60万亩。如鼎城区珍珠协会、鼎城区雷竹协会、灌溪和双桥坪镇优质稻米产业协会、石板滩镇花木协会等,带动了鼎城特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