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为“吃得放心”筑起一道严密防线
一、必然的责任
2001年,国内曾出现毒大米事件。农贸市场上买菜的人变得小心翼翼,在餐馆饭店消费的顾客也多了一份担心,人人都担心饮食、消费是不是安全。刚刚出任市农业局局长的谌亚忠和班子成员敏锐地觉察到,农业工作在解决了人们餐桌的丰盛问题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更加艰难,责任更加重大。经过深入调查,专家论证,农业发展质量提升计划很快付诸实施,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同。这一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全面展开,频振式杀虫灯大面积示范,施用化肥、农药开始变得规范。这一年,湘阴兰岭绿茶获得绿色食品茶AA级、岳阳县洞庭春茶、屈原屈峰春茶获得绿色食品茶A级,价格较大幅度提升,一直处于市场低谷的茶叶生产开始走出困境。初战告捷,不仅取得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农业发展观念出现转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先后大抓了无公害食品生产、食品放心工程、提升农业攻坚计划等工作。至2004年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产品认证达到131个,产量近100万吨,大米、蔬菜、水果、茶叶等大宗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二、新型的基地
在麻塘,农田平整如棋盘,沟渠和机耕路全部采用水泥硬化,灌排沟管合理配套,考种室、挂藏室、催芽室、生理实验室、网室、种质资源库一应俱新,电脑自控温室坐镇中央。这是争取国债项目建设起来的岳阳市水稻良种繁育基地。这个基地的建成,标志我市良种繁育从完全露天时代步入现代设施时代,单产水平高,种性稳定,对新组合测试测定的技术先进,种子优质。近两年基地繁育的种子供应湖南、湖北的洞庭湖平原,占到我市用种的60%。岳阳县、湘阴、平江等地采用基地上生产的优良品种,加上稻田养鸭、沼渣肥田、频振灯杀虫三项技术,开发生态优质稻,一举获得成功。湘阴县兴隆村的生态稻基地,因其稻谷质量好、无污染、出米率高,被众多加工企业看好,每50公斤稻谷收购价高达90-100元,亩平增收达539元,洞庭湖生态优质稻的商标注册,已引起商家的投资兴趣。以良繁基地为核心,紧连生态优质稻基地,带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建设,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严把农业投入品质量关,至2004年底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无公害蔬菜、大米、茶叶、水果产地为240万亩。这些新型基地,成为我市生态米、放心油、有机茶、绿色果、无公害菜生产的重要保障。
三、科学的检测
一个农产品是不是真的能放心吃,要靠科学检测才说了算数。面对当时农产品质量检测上无场地、无仪器、无资金的现实,市农业局领导班子很快达成共识:现在不冲出重围,以后难作为,现在绕道走,以后无路可走,“一手抓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一手抓抽样送检”的措施定了下来。通过多方面论证,多渠道求援,在八字门占地26亩的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得以启动,综合大楼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配套仪器设备89台套,现已完成建设任务。这个中心的建立,将定量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等成份,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花板桥市场、心连心超市等开始实行市场准入经营,设立的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区,行情看涨。县(市)、区加快农产品质检站建设,一个“市级检测、县级速测、市场和基地自检”的检测网络基本形成。今年元月至7月,共抽取蔬菜样品3757个送往省里检测,农药残留的检出率为1.93%,比上年下降了1.67个百分点,近两年克服困难,抽检的土样、水样、产品样近1万个,做到了农产品检测的当前工作与长远工作两不误,人们餐桌的安全指数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