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粮食生产走出新路 扩大优质稻面积和品牌建设
12月11日,市农业局传来喜讯:我市生产的稻米以其质量好、品牌响而备受居民的青睐,在市“第二届绿色农产品交易会”和“中国.湖南(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我市生产的大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省委副书记戚和平对此大加赞赏,称“益阳探索出一条粮食生产的新路子”。
水稻是我市传统的主体优势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450万亩,是全市第一大农作物。稻米生产事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大局,为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市农业主管部门根据自然条件、水稻品种示范推广及市场需求情况,今年初,组织专家筛选、评审,明确了湘早籼31号、32号、金优974、中优早12号等22个水稻主推品种,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市水稻品种“多、乱、杂”以及未审先推等问题,确保粮农增产增收。通过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全市优质稻面积扩大到388万亩,比去年增加33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推广面积125万亩,其比率位列全省第一。与此同时,为满足市场对无公害、绿色粮食的需求,我市加大了对水稻产地环境的认证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已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认证的水稻面积达200万亩,已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的大米产品19个、绿色食品认证的大米产品9个。品牌是产品的形象。在当前粮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市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加强大米品牌建设,不断强化品牌意识,注意品牌的策划和经营管理,使一批新兴的大米品牌脱颖而出。除原有名牌“粒粒晶”外,今年,我市又相继打造了“口口香”、“卢青年”、“南宏”等有影响的大米品牌。
优良的品质和响亮的品牌使我市大米在市场上成为抢手货。在9月份我市“第二届绿色农产品交易会”上,“口口香”大米一次就被订走1.5万吨。在11月份的省农博览会上,各大品牌的大米展位顾客盈门,营销员忙都忙不过来,只好请工作人员帮着卖。“粒粒晶”大米展位一天零售就达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