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韶山市农民人平纯收入为3245元
韶山市村民村民李冬良说,2001年,他家年收入不足3000元,后来,他加盟港越公司,大力改良生猪品种,如今他家里年出栏生猪500余头,年收入数万元。据初步统计,像李冬良这样的规模养殖户全市就有7000多户,他们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推进了全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的生猪出栏量达到了35万头,比2000年增长近20万头,年产值达2亿元。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农业的发展力度,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市里成立了由市长负总责的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和文件,市财政先后拿出200多万元资金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为了拓展韶山港越公司的发展空间,市政府在原来60万元优价转让韶山乡汽修厂的基础上,又以208万元价格优惠转让市供销社11.7亩土地。经过几年的发展,港越公司如今成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固定资产超过了5000万元,今年销售收入达1.1亿元。市政府在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吸引外来资金投资我市农业产业领域。市政府在2000年,出台了《关于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等政策,并且采取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搭建工业园投资平台等办法,成功引进大批农业产业化企业在我市投资农业产业领域,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市目前拥有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18家,规模骨干企业7家,成功招商引资5000余万元。
为了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采取国家、集体、个人投入机制,制定以奖代投等政策,五年投入资金1.1亿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使全市的农业灌溉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并建设了1万余亩高标准的节水农田。为了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市委、市政府从2003年开始,实施农业“一园五工程”发展战略,鼓励农户从传统水稻种植业中跳出来,发展名优特色种植业,通过伟人花卉大观园等一批典型企业和蒋可立等一批农村能人的带动,在全市初步形成了韶山冲生态农业示范园、清溪镇无公害蔬菜等示范基地。在这些基地的带动下,全市的名优特色种植业发展迅速,与2000年相比优质面积由1万亩发展到4万余亩,花卉苗木面积由数百亩发展到2000余亩。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促使了我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农民增收的幅度大为提高。2001年,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为3245元,预计今年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将达到4600元以上,增幅近1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