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难题待解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6-01-06 00:00  【字体: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我省当下冬修中的重中之重。

祁东县过水坪镇向山村5组61岁的村民陈容夫夫妇,为改变该村干旱死角面貌,改善本组的灌溉条件,自费租用挖掘机开挖,夫妇肩挑手提,苦干一个月,花费1万余元,新开了一口5亩水面、可灌溉30亩农田的山塘。

  在桃源、平江,在自治州的一些山寨,群众自发的、村里统一组织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汉寿县2005年水利建设投入达到3200多万元,是多年少见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便用于山丘区的山塘、小水库和沟渠建设。

  但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我省很不平衡。眼下正是大干水利的好时机。但在不少乡村,水利建设欠账不少,却听不见修水利的动静,看不到修水利的场面。

  水是农业的命脉。专家们说,我省农田水利大多还是吃老本,而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已经老化,破损得让人痛心,稍遇干旱或涝灾,农民损失惨重。

  通常所说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指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塘坝,灌溉面积在1万亩以下的小灌区,山丘区的小型提水泵站和湖区的小型排灌机埠。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313.499万处,其中中小水库1.31万座,塘坝227.188万处;小微型集雨工程39.899万处;小泵站8.241万处,渠道36.86万处总长81.707万公里。

  点多面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于工程老化、效益退化、运行恶化等,如今成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制约因素。目前,全省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到0.4,小水库、小塘坝蓄水能力不到原有蓄水量的60%,泵站机电设备严重老化,一般出力不足60%。灌区渠系破损不堪,81万多公里小型渠道防渗衬砌率仅为0.6%,大部分土渠已淤塞不堪。山丘区抗旱机埠只有50%可以利用,遇到大旱根本无法保证抗旱需要。全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设计灌溉面积2285万亩,可实际灌溉面积不到设计标准的60%。如衡阳县上世纪80年代有效灌溉面积还有68.2万亩,现在仅43.8万亩,20年间剧减了35.8%。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中,小型水库特别是小(Ⅱ)型水库和塘坝的安全隐患十分严重。我省小型水库全国最多,达13100多座,占了全国的七分之一,但属病险水库的多达5866座,占总数的44.7%。

  造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这种尴尬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基本上不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二是负有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责任的地方政府,投入十分有限。多年来,我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养护基本上是依靠向农民收取的“三提五统”费和农村“两工”投劳来完成的。三是农民作为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主体,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出现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取消农村“两工”后,对农民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体投资投劳的制度安排明显滞后。目前保留的“一事一议”政策,还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此外,向受益农户收取水费困难重重,全省小型灌区水费收取率不到应收水费的30%,根本无法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如何破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难题?省水利厅副厅长李皋认为,要从三方面入手。

  加大产权改革力度,尽可能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资源。通过拍卖的方式出让所有权,或以租赁的形式换取经营权,或以明确所有权的方式取得建设权,使产权关系明确化、利益关系直接化、责任主体具体化,既有利于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较好地解决受益农户的用水问题。茶陵县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2003年以来,他们大胆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以投资权换经营权、以土地使用权换无偿灌溉权、用个人资本换群众集资等方法,使得责任田不再“喝大锅水”,走出了一条“民建、民有、民营”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路子。仅两年时间,全县就吸收民间资本近亿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维护和改造。

  建立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补代投、民办公助”的支持机制。2005年下半年,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14个县、市、区纳入试点范围,中央财政将补助1200万元,省财政和市、县财政分别配套1200万元。2006年,中央财政将加大补助力度,支持我省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这笔资金的使用,重在发挥引导、促进和带动作用,并明确补助项目的产权属于投劳建设的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

  用好“一事一议”政策,继续维持农民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上的主体地位。长期沿袭的“两工”制度,带有明显的行政性、规定性和强制性,而“一事一议”政策强调了受益主体与决策主体的统一性,其最大的特点是群众说了算。湘潭市探索“一事一议”政策的运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5年,全市水利建设共投入资金5.19亿元,其中农民群众“一事一议”投入2.85亿元。“一事一议办水利”,交的是明白钱,办的是放心事,因而农民群众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投入。韶山市银田镇茶元村通过“一事一议”,9天时间筹集冬修水利资金20余万元,到2005年11月底已完成冬修任务的80%。

  李皋说,破解小型水利建设难题,在现行的体制下,关键是要重视,要行动。如果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么这将永远是难事,稍有天灾便只能望天兴叹了。修水利如果行动不力,效果不好,到时候能抗的都抗不住。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了。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难题待解

1057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