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亲农财政”惠泽百姓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6-02-07 00:00  【字体:  

  因意外摔伤住院的耒阳市经济开发区三桥村村民傅银花,近日来到该市农村合作医疗办,报销了2101元医药费。据了解,该市100万农民中,已有70多万参加合作医疗。在2005年,市财政用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配套资金就达220万元。

  由财政注资农村合作医疗,这是耒阳市实施“亲农财政”,让百万农民得到实惠的举措之一。据统计,2005年该市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达1.122亿元,约占其总支出的21.7%,为上年的154.7%。

  近年来,耒阳市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财政收入达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市域经济发展了,但农村面貌还没有根本改变,许多农民存在行路难、看病难、入学难等问题。为此,该市加大支农力度,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亲农财政”。对涉农项目,做到计划优先考虑、资金优先安排、人员优先配备。除正常投入外,每年在财政增收部分按10%的比例增加对“三农”的投入。2005年,市里投入649万元,用于农村发展沼气等;投入近千万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项目;筹资2260万元,硬化乡级公路226公里,修建通村公路110.8公里;投入458.3万元,用于五保户供养,并增加了农村特困户生活补助、农村特困户大病救助及特困残疾人救助等方面的资金。

  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耒阳市财政尽量向农业一线倾斜。2005年投入100万元,改造病险水库47处,改善灌溉面积4.2万亩;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5万亩烤烟种植基地、10万亩杂交水稻制种与商品粮生产基地、100万羽肉鸡养殖基地建设。同时,拿出40万元,用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使40万亩农田实现了科学施肥。他们还着力提高农民素质,2005年市财政投入60余万元,对2500位农民进行了培训;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146家,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80元,比上年增长15%。

耒阳“亲农财政”惠泽百姓

1057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