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开辟农村信贷绿色通道 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湖南省衡南县农信社安排支农资金3亿元,围绕生产发展的主线,重点支持粮食生产、优质烟、中药材、湘黄鸡、良种猪、瓜果菜五大优势产业及发展庭院经济,资金投入并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倾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该社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突破口,在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上做文章。首先建立好“三个支农档案”,即以村为单位的农村经济档案,以户为单位的农户经济档案、信贷员管片的以片为单位的民情档案。目前,该社已为17.17万农户、100%的行政村建立了经济档案。这样,农信社可及时了解民情民意,为改善金融服务,有的放矢做好支农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该社开展资信评定,公开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去年共评定信用户79122户,并根据信用等级,确立贷款限额,逐村逐组上门送证。同时,开展“信用村”创建活动,培育诚信防范信贷风险。对信用村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授信额度增大的政策。该社为第一个信用村——松山村2005年累放农户贷款248.5万元,累收190万元,到期贷款收回率达96%。
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衡南县农信社采取农户联保贷款和贷款授信等办法,推行户主制管理模式,扶持规模种养业,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输血供氧”。去年,三塘信用社为537户规模种养农户授信和签订联保协议,全年累放此类贷款1548万元,且收息率达100%,到期收回率达98%,这些贷款户已成为三塘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2005年全镇实现了产销良种猪10万头、湘黄鸡100万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