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助推常宁新农村建设
眼下春意正浓,走进常宁市广袤的农村,迎面而来的是新农村建设的滚滚春潮:松柏镇大渔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宜潭乡曲市村的养鸡业枝繁叶茂,宜阳镇虎西村的米豆腐作坊香飘万家,706个村已制定发展规划,23个示范村建设正有序推进……常宁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把培训新农民、培植特色产业作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助推新农村建设。
为增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更好地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该市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工程”,按照“学以致用,学可增收,学能致富,学后从业,以就业指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和创业培训,共培养种植或养殖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新型农民骨干4260多人,涌现出1.7万多名农村致富能手,共发展农民合作组织68家,会员1.1万户,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上,该市通过项目拉动推进产业化,共投入农业开发资金近5000万元,引进农业招商项目19个,创办农业开发项目22个。去年高效经济作物产值达3.8亿元,养殖业总产值达11.18亿元,全市规模养殖的投资回报率平均已达33%,其中生猪规模养殖投资回报率超过40%。此外,围绕特色产业,把产业规划到乡,项目配置到村,措施落实到户,培育壮大烤烟、蔬菜、菜叶、优质稻、优质瓜果六大主导产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27个,各类养殖小区群6个,专业村27个,涌现出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家,龙头企业总产值达1.87亿元,连结基地面积11.6万亩,带动农户6.2万户。全市形成了板桥、荫田等11个乡镇的烤烟优势产区;罗桥、洋泉等13个乡镇的优质稻优势产区;塔山、洋泉、弥泉等4个乡镇的茶叶优势产区;宜潭、兰江等7个乡镇的优质瓜果优势产区,“一产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特色初具规模。
在农业产业化带动下,生产得到发展,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西岭镇桐江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成为该市烤烟种植第一大村,仅此一项人平增收5000多元,一些经常在城里跑的种烟户,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纷纷提议,改变村里“脏、乱、差”现象,要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当听到中央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度时,村民主动申请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如今,3.5公里长的进村水泥路修通,全村6口水塘清淤改造基本结束,新建排水沟1290米,硬化灌溉渠道3060米,村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