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实行产销对接 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3月17日上午, “宁波市—益阳市粮食产销对接签约”仪式在益阳华天大酒店举行,宁波市镇海区与我市签定了2000亩粳稻购销合,迈出了经济强市与农业大市间农业合作交流实质性的一步。为进一步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拓展我市农产品销售市场,促进两地间农业合作交流,受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邀请,6月1日至6日,市农业局局长李霖带领市农业局项目办、粮油站及口口香米业等企业代表全程驱车2600多公里到宁波、绍兴、义乌等6个城市的农产品市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取得丰盈成果。
浙江省是一个工业大省,虽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也曾有过“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但全省耕地面积仅161.38万公顷,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的激增,导致粮食、生猪等农产品存在很大缺口,仅宁波市每年的粮食缺口就达20亿斤,浙江也成为继广东后的第二个缺粮大省。以前浙江的粮食主要来自东北,因饮食习惯、种植经验等因素,2/3以上的浙江人食用粳稻,籼稻的市场占有额很小,因此至今浙江市场上仍没有湘米品牌。
此行我们带去了几种益阳大米样品,其品质得到了宁波米业同行的高度评价,并与宁海达成了第一阶段1万吨早籼稻的销售协议,益阳米业成为第一个打入浙江市场的湘米品牌。通过重点调查宁波粮油批发市场和诸暨的珍珠产业,李霖局长根据益阳实际和浙江市场特点,提出了两省合作办基地,在生产上从过去单一的籼稻向籼粳稻结合转化,在加工上从过去单一的晚籼向早晚籼结合转化,在水产养殖上从过去单纯的原料输出向深加工方向发展的结构调整新模式,并希望通过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市场物资集散、服务引导、产业带动等功能实现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最终构建“销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合作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从而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产品升级换代。随着两地交流的纵深发展,今后的合作将涉及粮食、生猪、水产等各个品种以及农产品流通、加工等各个领域,益阳也将成为浙江及其周边地区的市级农产品供应基地,从而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农业增效、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