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保险将给我省农业大发展系上“保险带”
今后,全省农民朋友再也不用为自然灾害、突发性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没有保障而担心了。记者从中华联合财险、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了解到,各公司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农业保险产品,并且已着手在部分地区试点和推广。
“随着这些兴农保险在全省的逐步推广,我省多年来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业发展缺乏保障的局面将大为改善”,湖南保险业一位资深人士分析,而这不仅会推动湖南保险业的发展,也将为全省农业大发展系上“保险带”。
保险缺位农业发展保障
今年入汛以来,湖南多次遭受强暴雨袭击,受灾严重。记者从省保监局获悉,在我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之后,全省保险行业已迅速开展查勘定损以及理赔工作。截至6月6日下午5时,全省洪灾人身保险已赔付22万元,财产保险估损金额300万元。
“由于投保额小、承保面小,保险赔付相对湖南洪灾的损失,有杯水车薪之憾,充分反映出发展县域保险和农业保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湖南保监局人士称。
新模式破析农业险困惑
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为何屡屡在洪灾之后,受困于农业保障困境?
“现在农业险处于尴尬境地,如果按商业化操作的要求制订保险费率,农民根本保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订保险费率,保险公司则赔不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险业人士分析。
据统计,去年我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只有891万元,不到全省保费收入的千分之一。全省1200多万户农户,平均每户每年的农业保险费支出只有0.7元。
“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湖南保监局局长罗忠敏称,我省应鼓励开展以商业经营为主、政策支持为辅的农业险试点。“在保监会提出的五种农业险模式基础上,湖南也在酝酿一种适合自己的农业保险基金模式。”罗忠敏表示,对于农业保险的模式创新,目前湖南省拟在岳阳和郴州分别试点生猪养殖和水稻保险,并尝试建立政府补贴、农户自缴、保险公司承担的三三制农业保险模式,全面推行农业保险的计划也已经递交省政府。
兴农保险牛刀小试
“为了开拓‘农业保险市场,我们在今年5月份就已经开始推广''中华兴农保险’,并且已经在一些地区试点”,中华保险湖南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唐华志告诉记者,这种新的农业保险产品,以农户为投保对象,将农户房屋、水稻、家庭成员的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列入保险范围。
“由于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调研,并且取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从目前的推广情况来看,还可以,各种产品的接受程度都还算高”,唐华志称。
据介绍,从5月26日试点开始,截至6月28日,在试点的岳阳平江县虹桥镇,该公司已完成前两批共24个村的收费,收取保费46.18万元,总参保户数4618户,占农户总数6550户的70.5%%,比该镇去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高出5.5个百分点。“现在,第三批10个村的收费工作正在进行,7月底全面结束,预计虹桥镇‘兴农保险’总保费可达60万元以上,总承保面可达70%%以上。”唐华志乐观地表示。
我国开办的农业保险主要险种:
农产品保险,生猪保险,牲畜保险,奶牛保险,耕牛保险,山羊保险,养鱼保险,养鹿、养鸭、养鸡等保险;对虾、蚌珍珠等保险,家禽综合保险;水稻、蔬菜保险,稻麦场、森林火灾保险;烤烟种植、西瓜雹灾、小麦冻害、棉花种植、棉田地膜覆盖雹灾等保险;苹果、梨、烤烟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