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农村冒出特色就业“军团”
活跃在沿海发达地区的新化保安;足迹遍布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市经开区中阳输变电安装工;驰骋大江南北的双峰花门建筑大军……经过市场的摔打,娄底市的外出务工人员“一地一品,一业一强”特色的形成,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全市65万外出务工人员年创劳务收入45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11元,同比增长9.8%,农村特色就业军团立了大功。
娄底地处湖南中部,全市400万人中农村人口超过80%,200万劳动力中70%属于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高寒山区、石灰岩地区、库区水淹区等地的农民既无资源,又无技术,生计困难。
如何安置剩余劳动力,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我市83个乡镇劳动保险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培训技术,组织劳务输出。涟源市桥头河镇,娄星区小碧乡、茶园镇投入达40余万元,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闯荡劳务市场的能力。双峰县花门镇、三塘铺镇农民建筑大军,驰骋黄浦大桥、洛湛铁路新建、京广线改造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筑工地;新化县槎溪镇以罗会林为“领头羊”的30多名“泥腿子”在广州创办饮食一条街,蜚声广澳。
在外地市场站稳脚跟的劳务人员为了做强品牌,做大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自觉成立了行业自律组织,规范从业行为。双峰县在上海从事玻璃幕墙安装工作的农民工成立“幕墙协会”,目前,该协会已承揽上海幕墙装修70%以上的业务量;新化洋溪镇农民以“一帮一,一带一”形式,从打字复印机维修业务起步,发展成营销现代办公用品“军团”,业务范围辐射到北京中关村、广州黄浦区和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全国各个角落。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埠桥办事处中阳村的成金良、成贵良兄弟创办的湘中输变电设备安装公司足迹遍布武汉、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从业人员2000多人。
有志农民致富后不忘回报桑梓,纷纷反哺乡亲,回家创业。涟源茅塘镇农民肖自江、肖安江兄弟回家创办的五江经贸集团,业务涉及塑料制品、铝制品、不锈钢制品制造业、陶瓷业、房地产业。目前,该集团已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年营业额5亿元,安置劳动力5000人;娄星区茶园镇农民刘福平投资500余万元,在当地开办网球加工厂,安置镇上100多位农民就业,使乡亲们足不出“镇”月收入七八百元。
随着“一地一品,一业一强”特色就业方阵的形成,娄底的劳务输出大军不断成为市场“抢手货”。新化的保安、双峰建筑大军双双跻身今年全省十大劳务品牌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