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订单农业”旺了企业 富了乡村
水路通达的新田铺镇,素有“新邵粮仓”的美誉。去年,一个面积2779亩涉及4个行政村、总投资442万元的省级土地整理项目落户该镇,竣工后新增有效耕地414亩,极大方便实施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现代农业企业香港京昭农场看中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国家土地整理区便利的水利及交通设施,以每亩地每年200公斤稻谷的价格租赁2000余亩土地,建立了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农业基地,租期21年,并以600元/月的工资优先聘用了4000多名像金明华这样的原土地权属拥有者作为农场工人,按农场技术规范从事有机作物生产。这些专销香港、深圳的绿色作物价格比普通作物高出3倍,农场年产值达4000万元。这些由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工人,每人每年从农场获得近1万元的收入。
和新田铺镇农民既做“地主”又当“雇工”不同,寸石镇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按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订单组织生产。建在该镇杨家坳的食品加工厂,每年和农民签订辣椒、萝卜等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合同,并先行支付一定的种苗费用。吃下“定心丸”的3000多农民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扶植,大力种植辣椒,在为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同时,每年从企业中获取1600万元收入。
小塘镇农民种小藠头得到了大实惠。新邵陇西城食品有限公司和农户签订以最低保护价1元/公斤收购藠头的协议,农户头年8月至9月下种,次年6月收获,藠头每亩产一般可达2000公斤,收获后还可种植其它作物,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小塘镇在单季稻区建立的300亩藠头基地,每年为农民增收60万元。这样的藠头种植基地在全县就有3个,连片面积最大有1200多亩。
新邵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组成农企经济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民依照企业订单组织生产,实现了多赢局面。全县目前形成了林竹产品加工,蔬菜种植,优质米栽种,肉制品加工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群带,有8万以上“4050”农民就地转移成为产业工人。新邵“订单农业”旺了企业,富了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