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阳光工程架起农民培训转移致富的桥梁
作为由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发起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单位,益阳市桃江县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两年来共培训农民4876人,转移就业4396人,为农村劳动力搭建了技能培训的平台,架起了转移致富的桥梁。
培训:构筑农民过硬的技能培训,这个传统而又现代的办法,被阳光工程用作培育和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的手段。培训学校也就成为阳光工程培训的主体。桃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湖南省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认定办法》,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确定了桃江驾校等8所学校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担负阳光工程培训任务。
在鳞次栉比的各种各样的培训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既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各培训基地学校接到培训任务后,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培训”,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班子,利用资金优势和行业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农民积极参与。桃江驾校投入40万元进行电视广告和路灯广告宣传。各学校抽调精干教师力量,担任阳光工程培训的教师,桃江县杨帆学校开设阳光工程机械操作专业班,本可以由本校理论课老师担任授课教师,但为了阳光工程培训的需要,还是从外地高薪聘请了操作技能娴熟的老师任教。在安排好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专门开设《农民工进城务工指南》等课程,帮助学员了解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文明道德规范及城市生活常识,提高就业能力。动手操作技能是职业技能的核心和具体体现,各培训基地学校为阳光工程学员创造实践条件,强化动手操作技能的培训。桃江驾校在学员路训、桩训后,还专门进行上路驾车的模拟考试;桃江县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学员到居民家中开展家政服务的实习;桃江县技工学校,带学员到工厂车间实地动手操作。
一次培训,就是一个跳板。阳光工程使以前只会种庄稼的农民,经培训具备了走出田间、进入“非农”领域的本领,有的还成为了领域内的佼佼者。三堂街镇张益珍,曾在深圳市西乡奋成玩具厂打工多年,月工资总不到1000元,2005年回到桃江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车工培训班,结业后重回原单位,学有一技之长的张益珍很快就被厂长发现重用,当上了班长,月工资也涨到了2000元。
转移:托起了农民致富的梦想
“培训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是实施阳光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桃江县阳光工程的实施,将农民从田间拉进校门,又推入城市和“非农” 领域,成为二、三产业中有过硬技能的工人或服务员,拿着工资享受福利。学员由“富余”到上岗,由贫困到富裕,大写意地改变了生存状况和生活条件,阳光工程托起了农民一个个致富的梦想。
梦想是靠行动来实行的。桃江人从不缺乏致富的梦想和外出闯天下的激情,苦的是自己没有就业的职能和畅通的转移渠道。桃江阳光工程的管理者和实施者,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围着市场办培训,瞄准需求设专业”的理念,在县阳光办的指导和督促下,培训基地学校在每期阳光工程开学前,派出人员深入企业调查,摸准用人单位对人才品种、素质的需求信息,不失时机地开设了电工、家政、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机电、机动车驾驶等21个专业,根据各专业岗位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设置了127个课程,精心挑选了与课程配套的教材。益阳市桃花江职业中专、桃江县通达电脑学校等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学校还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办事处,负责联系用工企业,输送学员。阳光工程还紧紧结合“桃花江保姆”“桃花江女子旅游”等劳务品牌,努力打造“桃花江技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增强阳光工程学员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优势。为确保培训转移的效果,县阳光办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对培训基地学校的教案、学员台帐及转移就业情况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掌握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桃江县技工学校阳光工程计算机应用专业培训的11名学员,对学校的第一次安置不够满意,该校将这11名学员召回,联系安排到深圳市富士康公司,但只录取了6人,剩下5人带回培训单位随第二批学员再次培训后重新安置到深圳市富士康公司,又有3人未被录用而退回,培训单位派人在深圳市广泛联系达半月之久并免费提供3人食宿费用,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
桃江县阳光工程,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滚滚热潮,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不仅做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而且做成了农民的致富工程。据统计,阳光工程培训转移的4396名学员,年总收入达7670万元,人平收入达17450元,有785名学员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有174名学员年收入超过了4万元。
工程:负载更多的希望
桃江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大县。全县耕地60万亩(其中水田50万亩),而农村总劳动力达44.9万人,按目前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水平测算,农村富余劳动力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实际转移的人数不到20万人,尚有10多万劳动力亟待转移。把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出去,对桃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过去桃江的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量农民由于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整体素质较为低下,因此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关系农村劳动力可能就业的范围、收入水平和稳定性,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势的迫切需要。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获得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以实现转移,仅靠自身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应该看到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非农就业,不仅可以使自身受益,而且有益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有益于城市和工商服务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政府及部门促进就业和帮助农民增收的主要切入点。由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使农民受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已负载农民更多的希望。
桃江县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2004年—2010年的工作目标,即累计培训农民27000人,转移就业23600人。通过不懈努力使更多农民的专业知识显著改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转移就业的渠道更顺畅更宽广,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转移就业。让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乡村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