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城步“支部+协会”模式助富三万农民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6-09-21 00:00  【字体:  


  9月14日,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隘上村4组农民彭毓成将一笔存款存到了信用社。他高兴地告诉笔者,在村奶业协会的带领下,他家养了5头奶牛,一下子由贫困步入了小康。今年冬天他准备再发展3头奶牛,进一步拓宽致富门路。

  2000年10月,在村支部带领下,汀坪乡隘上村率先在全县发展奶牛养殖。但随之而来的是,奶牛养殖户遇到了技术服务、奶牛管理、矛盾协调、奶款结算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有一个专为他们服务的中介组织。顺应这一需求,村支部创建了“支部+协会”模式,按照自愿参加、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成立由村支部成员、群众代表组成的奶业协会,统一负责奶牛的组织调购、技术指导、协调贷款担保、饲料质量监管、奶款结算等工作;协会营运成本按标准实行从每年的奶业发展收益中提取。该协会一成立,就立即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吸引了全村90%以上的奶牛养殖户参加。

  2002年,城步对“支部+协会”模式进行总结推广,到目前已涌现出42个像隘上村这样的协会型支部,主要分布在奶业、番茄、红茄种养专业村,其共同特点是:协会在村支部的领导下,以会员为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市场销售,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协会会员利益的最大化。丹口镇下团村种植延季红茄起步于2002年,以前该村开发红茄一直是由开发商负责,效益较低。今年初,该村支部成立红茄种植协会,带动村里的96户种植户全部加入协会,还吸引了相邻的丹口村21户种植户加入协会。到9月上旬,该协会今年已组织销售红茄1520吨,实现销售收入150多万元,平均每公斤红茄的市场价要高出县内其它村0.35元,亩平纯收入较往年增加1200元左右。

  “支部+协会”模式的发展壮大,直接让42个专业村的3.4万名农民受益。据县农业部门测算,这些村的农民年纯收入比非协会型村的农民年收入平均要高出450元左右,而且还大大加快了这些专业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这些村的奶牛数、番茄、红茄种植面积,较4年前分别增加了370头、1240亩、1580亩,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

邵阳城步“支部+协会”模式助富三万农民

1057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