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龙山农机购置补贴效应充分凸现
2004—2006年,龙山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良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获得省、州、县三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5万元。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农机购置补贴效应在龙山县充分凸现。
一、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三年来,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共补贴农业机械538台件,完成各类农机具推广1880台件,农机总动力年均增长12%,到2006年11月,农机总动力达到261219千瓦/20012台,农机总值达8980万元,农机总动力和农机总值均位居湘西州首位。农机化综合作业面积达25万亩次,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36%,农机运输量达1.5亿吨公里。可以说,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激活了农机化发展“一池春水”, “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拉动效应十分明显,105万元的财政补贴资金,拉动农民投资700多万元购买各类农机具,特别是联合收割机、拖拉机、耕整机和抗旱机械大幅度增加,插秧机也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样,多年来农业机械结构单一的局面逐步得到了改善,优化了农机结构装备,提高了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目前,全县收割机已达到28台,居全州首位,其中桂塘镇有收割机10台。2005年和2006年8月底,我们分别在召市镇双进村及华塘办事处官渡村举办的大规模的全州购置补贴机具展示及机收现场会,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了龙山乃至全州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催生和培植了一大批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大户,这些农机大户成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召市镇农民何世刚,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购买了2台联合收割机。今年秋收时节,他在召市、桂塘、华塘等地开展机收服务,获纯收入6万余元。明年,他打算深入湖北、重庆和湖南常德等地开展跨区作业。女农民晏秀芝利用购机补贴购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在茨岩、红岩等地开展机耕作业,今年收入3万多元。明年,她将继续购买适用农机具,组织一支女子农机服务队,巡回全县各地开展作业服务。到目前,利用农机致富的农民已有2800户,户年纯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其中年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68户。涌现出何世刚、蒋仁国、晏秀芝、刘帮明、向碧升、郑道明、杜守城等农机大户典型。农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激化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热情,种粮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以收割机作业为例,通过机收,一是缩短了收割时间。华塘办事处官渡村,有1000余亩连片稻田,今年机收率达到92%,收割时间比往年提前了12天,成为全州机收第一村。二是农户收割成本明显降低。人工收割130元/亩,机收每亩只需70—80元。今年秋收,全县共完成机收面积5万亩,共为农民节约资金200多万元。三是减少了稻谷损失。每亩可减少稻谷损失8公斤,这样,按全县机收总面积计算,就可为农民增收300多万元。农业机械的使用,还使许多农民摆脱了田土的束缚,富余劳动力洗脚进城务工,进一步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三、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农机化发展环境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为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支农惠农效应凸显,助推了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农机化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机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政府讲农机、抓农机的良好格局,农机化工作被纳入了州、县目标管理范畴,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逐年在加大,给农机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