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风味食品靠标准化要奔“国家队”
近日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传来喜讯,今年全县食品工业总产值达15亿元,年利税达1.2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近3成。该县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周长江深有感触地说:“这全靠标准化引领作用,它不但规范了企业的生产,而且从根本上为企业起到了壮骨强身的作用,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食品是平江县的传统产业,拥有28类食品生产企业185家,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员达到4.2万余人。一直以来的无标准、小规模、低档次的生产,导致企业管理松散、产品销路不畅、质量档次不高、企业效益不好。
平江县质量技监局把5家因生产标准问题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企业作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使食品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并强化食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使绝大部分食品流通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开展食品标准化工作,组织修改并细化标准,帮助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加快采用国外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的步伐。
这一系列工作使企业走上了规模化运作轨道。平江县翔宇食品厂负责人介绍,通过标准化生产,企业的卫生、工艺、质量控制、效益等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年产量翻了一番,而生产成本下降了40%。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和标准化人员队伍,不但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了企业的各项管理,使企业工作职责分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企业在标准化生产中获得了效益。
在标准上先吃亏后受益的还有华容县。由于独特的产品风味,华容酱腌菜一投入市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但受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制约,大多数酱菜企业分布散、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上现有国家标准难以兼顾南方酱腌菜的生产加工实际情况,致使华容酱腌菜遭遇要保留独特风味就难以达到标准要求的尴尬局面。酱腌菜在国内其他地区的销售中屡屡受挫,产品标准成了严重制约这一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了让华容酱腌菜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又能加入“国家队”,今年来,华容县质量技监局组织技术人员在多次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和查阅有关标准资料的基础上,义务聘请省市食品专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技术人员、改进生产工艺、解决技术难题,结合该县蔬菜生长、加工实际制定了首个低盐酱菜产品标准,积极向湖南省质量技监局标准化处申报,将这一产品标准升格为地方标准,在法律效力上为华容酱腌菜提供质量判定依据。标准制定后,华容县酱腌菜行业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生产设备全面更新,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得到进一步改良,产品质量有了突破性提高,在省内外的销售业绩也一路看涨。
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后,质量上去了,市场也打开了,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