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农村信用社经营利润创历史新高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7-01-15 00:00  【字体:  


  截至2006年12月31日,邵阳市农村信用社2006年财务收入达到5.91亿元,实现经营利润1.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45亿元,增长77.6%,完成年度计划的131.2%。这是邵阳市农信社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以地方经济发展促进自身业务发展、提高经营效益带来的可喜局面。

  农村信用社作为根植农村的金融企业,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自身发展需要。为此,他们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工作措施,把支农服务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信贷员年度经营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加大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006年累计发放贷款50.4亿元,同比增加4.2亿元,其中“三农”贷款累放28.7亿元,占全市同类贷款投放总额的88.7%。全年新增贷款9.7亿元,占全市贷款净增额的45.2%。为了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他们注重优化贷款结构,确保信贷资金向农村优势产业、优质项目和经济能人倾斜,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以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依托,支持农村产业建设和优化升级,全年累计贷款12.3亿元,重点围绕乳业、时令蔬菜、松竹、桔橙、烤烟、药材、畜牧业等支柱产业做文章,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品基地和产业集群。城步农信社近年来累放贷款1.1亿元支持当地发展乳业、延季蔬菜,成为全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城郊联社大力支持市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农产品基地30余个,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二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提高农产品本地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先后支持了绥宁的竹笋加工、洞口的冷冻食品糖业、蜜桔,隆回的金银花、百合、新邵的辣制食品、邵东的药材等40余家农产品骨干企业,使农产品本地转化率65%以上,年创产值15.2亿元,增加附加值30%。三是以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提升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先后支持了邵东专业批发市场,隆回运发包装、友谊集团,各县小水电建设等30多个重点项目(企业),及一大批重点企业(项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快科技创新,增强服务功能。去年投入1600余万元资金,建成了专业化的通讯机房和网络,培训员工1800人次。7月18日,全市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全面开通,实现了储蓄存款通存通兑。11月16日对公业务正式上线运行,即将对外发行银行卡。已为全市180万户农户开立了财政代理账户,代付粮补、退耕还林等资金6.7亿元,网络服务水平基本达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

  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一是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载体,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全市创建信用乡镇29个,信用村370个,信用户72万户,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已为86.7万户农户颁发了贷款信用证,授信金额17.3亿元,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20万户,农户凭证贷款,无需办理贷款审批和担保抵押手续,倡导了良好的农村信用风尚。二是加大扶贫力度,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近年来,先后投入扶贫资金200万元,累放扶贫贷款1.5亿元、助学贷款1.9万元,使7320个贫困家庭脱贫致富,8560余名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隆回小沙江是典型的贫困高寒山区,在信用社贷款支持下,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和旅游业,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由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不仅农信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好评,而且存、贷业务快速发展创历史新高。到2006年末,全市农信社各项存款108.34亿元,比年初增加16.08亿元,完成计划的130.5%,各项贷款63.88亿元,其中“三农”贷款38.3亿元,占总额的60%。存贷比63.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5.2个百分点。存、贷款业务居邵阳市同业第一位、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第三位。(邵阳日报)

邵阳市农村信用社经营利润创历史新高

105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