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现代农业篇:订单农业的喜与忧
农历猪年临近,“养猪状元”龙秋华喜气盈门:一份向深圳清水河肉联厂年供3.5万头活猪的大订单稳稳地摆在了自己的案头。
三十出头的龙秋华,从落榜生走上养猪之路,创办起茶陵县龙华畜牧公司,逐渐成为名扬省内外的“养猪状元”。近3年,他的公司每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年均利税200万元。公司还从贷款担保、提供仔猪、活猪销售等方面帮扶,在当地带出了100多个规模养猪户。龙秋华先后获得全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殊荣,并连续两届当选为省人大代表。
1月10日,深圳市有关专家慕名来到茶陵县考察,同意龙华畜牧公司作为深圳清水河肉联厂的无公害养殖基地。还当场拿出了这份年供3.5万头活猪的订单。专家们承诺:如能兑现订单,还可获基地建设专项扶持。
订单送上门,还有扶持在后头,自然让人欣喜。龙秋华细算,不失掉广州、东莞的“老客户”,再接下新订单,意味着公司规模要扩大一倍,仅猪舍、种猪的投入即需900多万元。公司一时半载可拿不出这么多钱。这份订单接不接?
公司内部的论证会上,大家在为这张预兆开年大吉的订单感到振奋的同时,纷纷献计献策。“扩大养殖规模,不一定非要自己投入呀”;“猪源没问题,养猪大户可提供,收猪送深圳便是”……大家越议思路越清晰:订单一定接,供猪没问题。
龙秋华签下了这份订单,同时有了更大胆的设想:以订单为纽带,创新养殖模式,迈向现代化养殖企业。他立即动手办两件事:立即设计“公司+养殖户”的发展方案;火速派人到株洲、长沙等地招聘技术管理员。
咨询专家后,龙秋华决定采取“全进全出”的模式,带动农民科技养猪:公司挑选乐于养猪的农民,作为核心养殖户;5—10个“核心户”联保,向银信部门贷款;聚集“核心户”的场地、栏舍、资金,扩大养殖规模。母猪和商品猪分开喂养,公司在现有1200头母猪的基础上,新增1500头母猪;按动物营养学的要求,母猪、仔猪配制专门的营养饲料。“核心户”喂养商品猪,仔猪同时进栏,壮猪同时出栏,实现分阶段科学喂养。
据效益评估,公司统一供仔猪、供饲料,统一防疫、保健、驱虫,统一销售,一个“核心户”每年可喂三批900头肥猪。
公司确保每出栏一头商品猪,养殖户纯收入不低于50元,一户年纯收入可达4.5万元以上。对喂养母猪的“核心户”,公司也确保每头母猪年纯收入1000元。
1月26日,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龙秋华兴奋地说,把散养户变成饲养员,公司规模扩大一倍,玉米、豆粕等饲料和防疫、驱虫药剂实行批量采购,粗粗一算,凭借规模效益,一头猪可节本50元以上,公司扩大了规模,“核心户”利益有保障。
有了如此周到的方案,完成订单该是顺理成章了。然而,让龙秋华始料不及的是,技术管理员招聘却卡壳了。据说,在人才交流中心,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才不满于绩效工资,尽管承诺月工资最高可达2000多元,还是无人签约;在一些学校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学生们关心上班是否“朝九晚五”。公司代表如实相告,母猪下崽不等人,早上6点钟下崽,管理员必须6点钟前到场。一些学生闻言纷纷告退。
招聘技术人才受阻,“全进全出”模式也只好推迟实施。龙秋华如此描述自己的无奈心情:“没有订单盼订单,现在有了订单,技术人员跟不上也着急。”
近两天,他又奔走于远近养猪户之间,逐村挑选有高中文化、热心养猪的青年,集中进行培训。公司最新规定,从今年起,每年选送2—3名管理员到大专院校学习,打造现代化的人才团队。
“小型‘农’字号企业迈向现代农业,最关键的是人才”,龙秋华感觉到手里的订单既让人喜,也让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