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去年“三农”经济亮点频闪
“三农”经济基础不断稳固
2006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产明显,表明“三农”根基进一步夯实。统计表明,全市去年粮食种植面积已达507.4万亩,比2005年增加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75.7万吨,同比增加4.3万吨,增产2.53%;蔬菜播种面积达58.33万亩,蔬菜产量110.8万吨,其中无公害蔬菜12.6万亩,同比增加3.8万亩,蔬菜产业上升为仅次于粮食和生猪的一大支柱产业;林业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2604万亩、6470万立方米和67.55%;全年出栏(笼)生猪、肉牛、山羊和家禽分别为392.49万头、27.69万头、83.96万只和4883.06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07%、4.77%、2.73%和2.76%;全市水产品产量达4.94吨,同比增长6.5%。
农业结构调整有新的起色。资料表明,2006年,全市农产品优质率有所提高,大宗农产品优质率达到41.5%,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达230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65%;优质油菜面积为100万亩,优质率达83%;优质水果面积达70万亩,占水果总面积的60%,分别比2005年提高6、3.5和0.8个百分点;出栏三元杂生猪125.0万头,比2005年增长17.5%;完成牛羊冷配2万胎次,出生杂交牛羊1.2万头(只),分别同比增加0.2万胎次和0.15万头(只)。
与此同时,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2006年,全市共完成91个品种农作物的无公害产地认定243万亩,认定养鱼水面39.6万亩、无公害生猪246.3万头、山羊25万只、牛5.6万头、家禽204.5万羽;“三品”认证标志产品达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5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三品”生态示范面积已达180万亩。另一方面,优势农产品布局也正朝着区域化格局发展,以新晃、通道为主的肉牛产业带,以会同、沅陵、靖州、中方为主的山羊产业带,以麻阳、溆浦芷江为主的水禽产业带,以通道、会同、靖州为主的竹木产业带,以沅陵、会同、靖州、通道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以溆浦、麻阳、辰溪、洪江市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等,在形成并完善全市“基地+农户+协会+龙头加工企业+市场”的产业链条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中水利建设以水毁工程恢复、水库除险保安、河道清障、城市堤防、水源工程和灌区配套建设为重点,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1万处,移动土石方5023万立方米,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64亿元。通过完成对12条71平方公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全市“三农”经济发育平台正在进一步巩固。
农业产业化上新台阶
2006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共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8亿元,完成销售收入3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3.1%和12.5%。其中,6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2亿元,比2005年增长14.3%;实现利润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经监测评比,全市有22家企业达到市级龙头企业标准,使全市市级龙头企业达到65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龙头企业中,金珠米业、贤胜油业、芷江和翔鸭业等重点技改项目相继投产;新上了泰格林纸、通道惠龙草业、湖南绿兴源糖业、小丫丫食品、麻阳惠丰油业发芽糙米公司等五家规模企业。
伴随着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步提升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日趋规范。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89个,参会农户28.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7.5%;其中较为规范的有273家,共拥有会(社)员8.36万人,固定资产8863万元。与此同时,全市农产品市场建设正朝着网络化布局方向和谐发展。迄今为止,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市级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县级农贸综合市场、乡镇集贸市场为支撑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其中怀化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怀化蔬菜批发市场、靖州靖宝大市场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农贸综合市场的吸纳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直销外销窗口不断增多,农产品网上交易已经起步。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2006年,全市农民素质教育取得了新成绩,通过“阳光工程”、扶贫技能培训、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轮驱动的办法开展的农民素质培训,共培训农民工35.8万人,从而直接为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培植了后劲:2006年,全市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75万人,比2005年增加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以上。
新农村建设开局顺利
2006年,围绕新农村“五通”、“两解决”建设,全市市县两级重点抓了50个市级示范村和157个县级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已完成县到乡公路改造343公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552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666公里;完成农村客运站(点)建设81个,完成总投入3.7亿元;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8万人,完成投资954万元;已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795万元,完善农网改造工程,农网改造入户率达74.3%;完成投资2429万元,完成673个50户以上自然村和70个新通电行政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新增农村固定电话5.6万门,新增移动电话3.4万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6%和108.2%;完成寄宿制学校建设60所,改扩建校舍7.3万平方米,完成投入4060万元;完成卫生院改造75所,完成投资2694万元。
新农村建设正使广大农民全面受益。2006年,我市有会同、中方、芷江3县被列为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62.6万人,参合率达72.3%。在“五通”建设的推动下,以“三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整治工作在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开始启动,新建沼气池15190口,带动农户改厕2.5万间,改厨2.7万户,改栏2.1万间,完成清垃圾3.7万吨,清污泥3.7万吨,清路障2.8万处,新建垃圾站(池)5409个。所有这些,都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做了良好铺垫。
记者了解到,新的一年里,全市“三农”工作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通过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的同时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主要发展目标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同比2006年,下同),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2%,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5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农村劳动力输出新增5万人。(怀化日报)